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伊春
搜 索
中国伊春生态城市发展论坛举行
2011-08-09 13:33:50 来源:东北网-林城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伊春8月9日讯(记者王玉梅 吕谡 王乐)7日,汇聚了国内外生态保护、城市建设专家智慧的中国伊春生态城市发展论坛在林都宾馆举行。

  中国伊春生态城市发展论坛由中国林科院、中国生态学会、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伊春市政府主办。论坛的主题是建设生态城市,加快城市发展。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探索加强城市生态保护和加快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学习交流生态城市建设先进经验,努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推进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伊春市市长高环在论坛上做了题为《伊春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报告从坚持生态保护,全力构建生态名城,培育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着力增强生态城市发展后劲,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生态名城品位和功能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市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核心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同步发展取得的经验和成绩。报告说,近年来,我们始终高举生态立市的大旗,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保护生态,强力推进严管林,从源头上控制了各种破坏生态资源现象的发生。目前,我市已经建成不同级别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1处70.3万公顷,覆盖率居全省之首,高于全国6.28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天然林、湿地、江河源头、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遗迹六大生态保护体系,建成了布局合理、物种多样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为了破解国有林区深层次体制矛盾,我市还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现首批承包的8万公顷试点获得成功,创新探索出了一条解决国有林区投入难、造林难、管护难、防火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保护生态、加快生态伊春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伊春已经从多年“消大于长”的低谷中走出来,步入了森林蓄积年均净增长500万立方米以上的良性循环轨道。2010年,经中国林科院专家实地评估,伊春森林与湿地资源总价值为1.26万亿元,在其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中,伊春只享用34%,其余全都贡献给了龙江、中国乃至全球,已成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巨大碳储库、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维护东北亚地区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目前,以全面停止森林主伐为标志,伊春已进入生态保护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将利用20到30年的时间,把一个生态恢复优良的小兴安岭、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绿色伊春、生态伊春展示给中国、展示给世界、展示给未来。高环在报告里承诺:将以本次论坛为新的起点,站在新的高度,把各位的真知灼见更好地应用到我市的生态城市建设之中,推动伊春加速向和谐、均衡与可持续方向发展,为加速生态城市化进程作出我们应尽的努力和更大的贡献!

  论坛上,中国林科院院长、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张守攻围绕生态城市的背景、建设的重要性做了报告,他以伊春为例,阐述了伊春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从院市合作的角度提出了6条建议。黑龙江森工总局局长魏殿生的报告详细介绍了黑龙江省林区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的思路和调查,从森林、林区的自然经济特点,探讨了如何发展森林生态城市。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总指挥、原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育材的报告谈到:伊春是国家重点林区,也是典型的森里资源型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历史发展的选择。报告对伊春生态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希望和建议。加拿大UBC大学亚洲部主任王光玉对伊春的生态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伊春没有像别的城市一样,先牺牲生态换取经济发展,然后再用经济买生态,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尤其从高环市长的报告中,他看出了伊春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发展的高瞻远瞩。美国西弗吉亚大学森林资源教授王景欣认为,伊春在国有林区发展道路上探索的经验,不仅在中国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在世界都有借鉴意义,希望与伊春能有合作的机会。

  国家林业局国际司司长、对外合作中心项目主任曲桂林,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处长于振良出席论坛开幕式。

  国际林联、法国农业科学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学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等国外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