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管住工地残土车车辆进城洗澡 让冰城街路干净能席地而坐
2011-08-11 10:59:1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赵政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马路上风驰电掣的残土车(资料片)

  东北网8月11日讯 近日,哈尔滨市环卫部门开展了25条无积尘街区的创建活动。

  无积尘街区创建标准是:采取机械化巡检收集、人工跟进保洁等方式管护,保证道路、绿地内纸屑、烟头、塑料袋等废物3分钟清理干净;专业保洁车辆负责收集街面存放的散袋垃圾,小块碎石、碎砖存放时间不超过10分钟;无积尘示范街区内地面每日进行洗涤式刷洗,达到整洁、明快、席地而坐的标准。

  创建无积尘街区活动开展以来,哈尔滨市环卫部门表示,虽然环卫工人付出很多努力,但由于哈尔滨市区扬尘太多,无积尘街区很难达到席地而坐的标准。

  究其原因,是哈尔滨市工地防尘措施差、残土车沿街洒落残土、进城车辆不洗澡以及市政排水不畅等原因导致的。

  环卫工:“俩小时后又是一层灰”

  珠江路是开展无积尘区域的25条街路之一。7月23日,记者在珠江路进行试验,在不到10平方米的路面扫出来一小戳土,称重121克,时隔不到两个小时,又扫出90克土。

  哈尔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陈征说,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哈尔滨市的环卫工人是最辛苦的。哈尔滨的街路清扫都能达到标准,但是因为扬尘多,扫完两个小时后道路上又落满了灰尘。

  “由于途经这里的残土车较多,我们来来回回不间断地扫,总是刚扫完就落层土,实在是扫不过来。”负责珠江路清扫的环卫工人张梅告诉记者,他们都是按照“席地而坐”的标准进行打扫的,道边石、栏杆每天都要擦,但是因为外界环境差,想局部保持干净是不可能的。

  “领导要求我们不能休息,必须不停地扫,否则就扣钱。”张梅无奈地表示,累点没关系,可这马路就是扫不干净。

  在道里区爱建上海街,坐在路边的市民都垫层纸。“哪敢直接坐地上啊,一坐一屁股灰。”一位市民抱怨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哈市开展无积尘区域的25条街路的保洁均无法达到“席地而坐”的标准。

  四大尘源弄脏冰城

  尘源1:工地防尘差

  记者走访了哈市多处在建工地,虽然工地周围安装了围挡和防尘网,但仍不能阻止尘土的弥漫。

  居住在哈市群力第一大道的居民整个夏天都不敢开窗户。“附近工地太脏,每次路过的时候都会被刮得一脸土。”在第一大道记者看到,一层黄色的尘土覆盖在街路表面,车辆经过时就会尘沙顿起。

  在哈市道里区康安路某在建工地,由于该处工地工程较大,施工时产生的尘土到处飞扬,使附近路段的视线“朦胧”,虽然工地旁边有环卫工人正在清扫,但灰尘却随着扫帚不断扬起,环卫工人戴着的口罩不一会儿就蒙上了一层灰。

  7月19日中午,记者驱车从南直路进入先锋路,发现整条路尘土飞扬,根本不敢打开车窗,车辆驶过后在车尾都会卷起一阵灰尘,根本看不清后面车辆的车牌号。“土太多了,不能跟得太近,否则容易撞到前车,每走一次先锋路就得洗一次车。”一位经常走先锋路的司机说。

  先锋路两侧建筑物的窗户上也落满了灰尘,在一家销售五菱汽车的4S店,待售的五菱微型车车顶上的灰尘足有1个硬币厚。“我们几乎每天都清洗,但是土太多了,洗完第二天就再次落满。”一名4S店工作人员对尘土也很无奈。

  尘源2:残土车不苫盖

  很多环卫工人都把街区尘土多归咎于残土车,因为按要求,从工地驶出的残土车必须遮盖,而且需要清洗车体才能上道,但是街路上行驶的残土车很少有达标的,不苫盖导致的沿街洒落残土现象非常普遍。哈市二环路最脏的时候每天竟然能扫出60吨残土。

  7月19日,记者驱车行驶在进乡街上,突然一辆装满残土的卡玛斯车呼啸而过,满车残土“冒了尖”,而残土不断从车上散落到地面。

  在群力新区,由于经常有拉运残土的车辆进出,散落的残土被压成硬硬的疙瘩附着在柏油路面,使平整的路面变成了“搓板路”,而各种运输车辆还在不停地进出马路旁边的工地,在运输车辆的车轮和车厢上附着的泥土不停地掉在马路上。“我们都要累死了,刚扫完的马路转眼就落一层土,而且天这么热我们还必须得扎头巾,不然一会就落一头土。”环卫工人抱怨道。

  8月7日18时许,六七台拉运残土的车辆沿宣庆街呼啸着驶向先锋路,车辆所过之处尘土滚滚,原本清新的空气瞬间变得污浊不堪,一些行人被土呛得不停地咳嗽,途经此处的车辆大多快速摇上车窗。

  尘源3:车辆进城不洗澡

  2010年,哈市城管部门整治入城口的环境,准备在6个入城口分别设置入城车辆清洗场,对带泥进城的脏车免费提供清洗服务,首批两个洗车场已经投入使用。

  记者走访了已经启用的哈同公路和哈阿公路两个入城口的进城车辆洗车场,发现这两个洗车场均不能正常使用。

  在哈阿公路入城口去年设置成洗车场的地方,当时“外来进城车辆洗车场”的牌子已经不知去向,原来用于洗车的大院也大门紧锁,一些外地入城车辆的车主不知道进市区要洗车,更不知道在哪洗。

  在距离哈同公路入城口五公里的路边,有一个洗车场的指示牌。然而根据指示牌上的指示,记者却来到了“哈尔滨市东部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在位于先锋路1号的“洗车场”记者看到,“洗车场”门口堆了很多货物,而院内则变成了停车场。“这里是进城洗车场吗?”记者问了院内多个人,得到的答案不是“不知道”,就是“早就黄了”,并且院内也没有看见洗车设备。一中年男子告诉记者:“这里不是洗车场,即便洗车也只对内,你去城里的洗车行去洗吧。”

  在学府路的进城口,一名驾车男子下车询问路人哪有进城洗车点。“很多城市进城都得洗车,要不脏车进城是要被罚款的。”这位男子说。

  尘源4:排水不畅“坐地起尘”

  环卫部门的相关人士表示,哈市街路排水不畅导致泥土残留也是尘土的来源之一。

  雨天遍地泥,晴天一身灰。“我在深圳出差,身上穿的白衬衫两天都不脏。”在哈尔滨某科技企业工作的王国胜向记者抱怨。

  “很多街路不平,再加上排水不畅,泥土排不出去,积存在街路上。”对于环卫部门的这个说法,哈尔滨排水公司却认为,排水不畅的原因是路面上的泥土太多堵住了下水管。

  记者建议严管工地和残土车车辆进城先洗澡

  如何解决哈尔滨灰尘漫天的问题呢?市民建议,应该落实哈尔滨市关于残土车加盖和出工地洗澡的政策,工地的出口必须安装清洗设备,并且要有专人看管。从工地出来的车必须冲洗,否则不允许上路运输,要设立有奖举报热线,让全民来监督残土车。

  为了避免轮胎带泥的进城车辆污染街路环境,哈市城管局去年决定在哈同、哈阿、京哈、哈大、哈五、机场路等6条路的入城口建设入城车辆清洗场,为入城车辆提供洗车服务。由于没有采取强制清洗措施,先期投入使用的两个洗车场没能正常使用。“应该在入城口设立洗车点,强制入城的车辆清洗后再进城。”一位市民告诉记者。

  对于排水不畅的问题,市民建议增加地下排水设施的投入,减少地面尘土的残留。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