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2日讯 近年来,哈市投入4580万元科技经费,实施了63个“强县”重大产业化项目,带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6.3亿元,解决了60多个关键或共性技术“瓶颈”,实现新增产值18亿元,新增利税8.7亿元,带动增加就业人数1万多人,促进农民增收13.2亿元,为哈市“强县”战略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通过育良种推良法,科技服务促进我市种植业实现增产增收。经过多年连续支持培育的“哈丰2号”,成为我市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密、耐旱、多抗、优质、高产、早熟的玉米新品种,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年种子繁育量达200多万斤仍供不应求。通过开展“五优稻一号”水稻原良种提纯复壮研究与示范,解决了品种退化的问题,优质品种面积由40万亩增加到100万亩以上。通过支持五常葵花阳光米业整合五常水稻资源,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开发,进一步打造了“五常大米”的品牌,带动基地农民年增收4000万元以上。通过支持延寿县引进种植了纤维品质和可纺性好的低毒大麻品种,开辟了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带动种植面积由最初的200亩增加到6000亩以上。
一批制约哈市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得以攻克。通过对大豆重迎茬问题进行攻关,制定了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关键技术及田间管理配套技术规程,筛选出了“黑农48”、“抗线4号”、“合丰47”等3个抗重迎茬大豆品种,实现平均增产11%,累计推广面积100万亩,为农民减少直接损失2000多万元。通过公开招标,制定了退化土壤治理技术规程,并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00万亩,覆盖方正、依兰和宾县,大豆亩增产10至15公斤、亩增效30至40元,玉米亩增产40至50公斤、亩增效40至50元,实现直接经济效益2400万元。
科技服务还提高了哈市农产品深加工的附加值。市科技局支持方正县开展了米糠油和膨化米糠粕项目,开发出了仅次于橄榄油、零胆固醇、对心脑血管具有保健作用的“米糠油精炼高级营养食用油”,企业综合产品年产值由几百万元上升到了3000万元,带动米糠增值3倍以上。支持依兰县解决红菇栽培过程中根腐病、种苗退化问题,并开展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出红菇特色饮品,加工企业产值由最初的100多万元上升到了2000万元以上,年直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3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