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8月12日讯(记者梁镌文 顾少宇 顾硕)中央1号文件和刚刚结束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水利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为“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的水利服务水平,创造更加有利于我省水利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以水富民、以水兴业”宏伟目标的实现。11日,东北网邀请到了省水利厅宣传中心主任刘刚就如何加快我省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专访。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省有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四大水系。流域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918条,其中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2条。有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和五大连池等大小湖泊640个,水面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水资源的变化受大气降水等气象因素和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因素共同影响,存在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较大的规律,我省水资源呈现“四少四多”的特点。即腹地少,过境多;春季少,夏秋季多;平原少,山丘区多;发达地区少,欠发达地区多。”省水利厅宣传中心主任刘刚介绍我省基本水情。
我省的水情特点表明,一方面我省可利用的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另一方面必须把抗御水旱灾害作为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切实抓好。
谈到水利建设成就方面,刘刚介绍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地方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水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截至2010年底,累计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686亿元。全省修建江河堤防12585公里,保护耕地4549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1%;保护人口1356万人,占全省人口的35.4%。治理涝区面积5002万亩,占易涝面积的74%。兴建各类水库1031座(不含尼尔基水利枢纽),打各类灌溉水源井60多万眼,兴建引提水工程1707处,小塘坝4787处。建成万亩以上灌区335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813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996万亩,旱田1588万亩,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治理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7036万亩,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4%,生态修复面积155万亩。建成各类水电站75座,总装机容量108万千瓦,占可开发水能资源量的10%。
展望“十二五”,刘刚信心十足,“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以水兴业、以水丽城、以水惠民,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规划水利投资1500亿元,重点实施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水资源开发利用、大江大河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水能资源开发、国境界河国土防护、水土保持、河湖生态修复、滨水城市和旅游名镇水利等“十大工程”,构建粮食安全水利保障体系、水资源配置与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体系、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现代水利管理体系等“五大体系”,切实提高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与管理“四个能力”,确保实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等“六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