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暴利催生违法黑侦探 私家调查设备先进不择手段
2011-08-16 10:12:39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张宇驰 代兵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6日讯 查账户、帮找人、婚外情调查、清欠账……如此无所不能、神通广大的各种调查公司因违反《刑法》有关规定,早在1993年就被公安部叫停,但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我市的调查公司、私家侦探、讨债公司却依然在到处贴广告,肆无忌惮地违法经营。

  国家禁设广告依旧泛滥成灾

  XX调查,XX侦探所,XX讨债公司……每天,各种以调查咨询为噱头,实则从事婚姻过错取证、行踪调查、银行账户查询等私家侦探、讨债公司的广告铺天盖地,记者在百度输入“哈尔滨调查公司”字样,竟出现320万个相关信息。大街小巷,上述广告更是无处不在。

  新阳路家乐福超市后身住宅区内的每条街、居民楼侧面、楼洞内和街边的电线杆上都贴有调查公司的广告。南岗区元士街5栋楼的侧面都贴有上述广告,附近居民区的每栋楼也都有。居民张先生说,他常收到调查公司的短信,而且都是半夜发的,非常烦人。

  据了解,1992年我国陆续出现了一些民间调查组织,这些具有私人侦探性质机构的特殊性及神秘性,当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调查机构所受理的业务多涉及个人隐私,其营业范围、权利义务等均无法律依据,且经营手段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行使了国家执法部门的部分权力。因此,1993年公安部即发布了《关于禁止开设(私人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的通知》,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办各种形式的民事事务调查所等带有私人侦探社性质的民间机构。

  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市目前有各种调查公司、私家侦探所、讨债公司上百家,而这些公司在工商部门登记的经营范围几乎都是市场调查、信息咨询等,但实际从事的却是包括跟踪、查账户、帮找人、查询人际关系、婚外情调查、清欠账等“私家侦探”的违法业务,有的甚至采用跟踪、监听、恐吓等方式,不仅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权,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私家调查设备先进不择手段

  近日,记者来到南岗区文化街某调查公司。该公司位于半地下室内,门口没有牌匾,屋内约50平方米,条件简陋,仅在最里端有一张桌子,两侧分别是沙发和茶几。记者称想“监视女友”,一年龄约40岁的中年男子称:“要想知道一个人的一举一动,最好的办法就是跟踪。全天跟踪得两个人,一星期2000元,不能便宜了……”记者问能否查到“女友的手机等私人信息”,男子答:“可以查,也能在你女友的手机上安装跟踪器。但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跟踪,她每天的一举一动,以及跟谁交往都能掌握,而且还可提供照片、录像,并能及时通知你。”记者又问怎么“找人”,该男子表示,只要有对方的联系方式,就能找到。

  道里区尚志大街一调查事务所位于某高层公寓20层,记者走出电梯顺走廊右侧走到头,只见一窗户上印有报纸大小的“调查公司”字样。屋里一年轻戴眼镜的男子正忙着打电话。房间约40平方米,仅有一办公桌和一沙发。记者“怀疑女友出轨”,“眼镜”表示,跟踪一天从早7时到晚6时600元,找两个经验多的人,让记者绝对放心,而且这600元包括照片和录像。记者问:“能知道她的电话记录和电话内容吗?”“眼镜”说:“在对方手机里安‘设备’即可窃听其通话记录,也可短信拦截,但这些得另花钱。窃听3000元,短信拦截500元。”记者问:“会不会被发现?”“眼镜”说:“我们的仪器是高科技的,刚从国外买回来,有窃听器、录像、针孔摄像机等。晚上跟踪,我们还有夜视设备等,你想知道啥我们都能办到,只要你舍得花钱……”

  个体业者刘女士告诉记者,日前因业务纠纷,她曾找过一家调查公司,调查前,调查员先是“找机会”在被调查者的手机里安了片指甲大小的芯片,随后她便神奇地窃听到被调查者的通话记录。


 

  非法调查侵犯隐私扰乱社会安定

  记者从法院等有关部门了解到,因调查公司介入引起家庭纠纷并导致离婚的案件很多。2007年,市民王女士怀疑丈夫有外遇,便找到调查公司。调查公司通过“关系”调取了王某丈夫的短信记录,确定其常同“小三”出没的一家旅店后,在房间内安装了“衣钩”式摄像头。随后,调查公司的负责人找来几个哥们与王某进入旅店捉奸。将丈夫和“小三”堵在屋内。但因其擅自私闯,几人与旅店老板发生冲突并将其打伤后逃走。不久,王女士与丈夫关系破裂离婚。

  家住道外区的张女士因怀疑丈夫有外遇,便找调查公司跟踪丈夫,但一个多月下来却没发现任何线索,白白花掉了1万多元。几个月后,丈夫发现家里少钱,便追问妻子。张女士无奈说出实情,丈夫气愤地与其离婚。张女士懊悔不迭。

  业内揭秘暴利催生违法“怪胎”

  私家侦探既已被明令禁止,为何哈市的违法从业者却趋之若鹜?一业内人士说,暴利所致。

  该人透露,目前我市的各种调查公司都没有工商部门颁发的正规经营执照,都用其他行业的正规营业执照“伪装”。某些调查公司所谓的正规工商营业执照,实际上其营业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根本不包括民事调查。目前的调查公司从业人员鱼龙混杂,确定目标后,调查员普遍采用跟踪的方式,跟踪通常由两个人驾驶一辆车进行,每天的费用约1000元。如果调查人有需求,跟踪还可以全程录像,但要另加钱。寻找债务人也叫“定位”,价格要高些,通常在1000元至2000元不等。清欠,是该行业最危险的业务,但也是最赚钱的业务。调查公司在处理清债时,经常会找一些社会人帮忙,并采用不正常的手段讨要。要回欠款,调查公司一般从中抽取20%到50%不等的费用。

  此外,一些调查公司根本没有调查能力,就是个空壳。空壳调查公司以高价招揽生意后,再低价转让给其他有实力的调查公司,从中赚取巨额的利润;或以低价陷阱为诱饵,以各种名目收取顾客一定的调查费后不久,便改头换面转移到其他地方,继续行骗。

  令人发指的是,有的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被调查者经济实力雄厚,于是心生贪念,反过来敲诈被调查者,从中牟取暴利。

  各界呼吁取缔非法调查公司

  黑龙江法鹰律师事务所律师高海鹰律师认为,民事调查公司没有正规的经营执照,其经营的范围也不在正规工商执照规定的范围内。且在调查时,采用的手段多违法,涉及非法取证、私闯民宅、非法拘禁等违法行为。而且民事调查机构在调查个人隐私时取得的录像、照片等证据,根本不能作为法庭证据。

  市人大代表杨景校认为,讨债公司、调查公司属于不合法的民间调查机构,其业务范围、权利义务等均无法律依据,所经营的各类业务其实是行使了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和司法部门的部分权力,而其使用的一些手段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严重侵犯了公民个人隐私权和经济组织的商业秘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必须加大对民间调查机构的监管力度,取缔黑调查。

  工商部门将同公安联合清理

  近日,记者通过市工商局的查询系统得知,目前我市带有“调查”字样的企业共有28家,个体19家。而据有关部门介绍,目前哈市的民事调查公司有上百家。

  市工商局企业监督管理处副处长陈滨说,工商部门从未给民事调查公司发过营业执照,现有的调查公司都是以其他行业的营业执照为幌子,所受理的民事调查业务已超出其经营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系违法经营。此外,这些调查公司漫天要价,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安定因素。但由于目前我市对民事调查机构缺少法律规范,而且许多调查机构都是通过电话联系,没有留下具体的办公地点,隐蔽性很强,因此对其监管和取缔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这些民事调查机构私下调查取证,已严重侵犯了公民个人隐私权,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他们将会同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对我市的民间调查机构进行监管,坚决打击和取缔非法黑侦探。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