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一减六增调高农业“含金量”
2011-08-22 07:28:22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吕天生 姚建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8月22日讯 初秋时节,走进齐齐哈尔市各县(市)区的田间地头,农作物长势喜人,苗齐、苗全、苗壮,五谷飘香。今年,齐齐哈尔市立足转变农业传统发展思路,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产高效作物,提高标准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发展思路的转变,让农业“含金量”逐步拔高,即将收获丰收的果实。

  为加快改变低效农业比重较大的局面,通过全力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作物,实现了“一减六增”,即减少大豆面积,增加水稻、玉米、马铃薯、杂粮、蔬菜、饲草饲料面积,其中,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了1200万亩。在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的同时,还优化了农业内部结构,突出奶牛、肉类两大产业,通过推进规模养殖,提高良种化水平,创新奶农贷款担保方式,创建奶业信息平台,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等措施,发展畜牧业。目前,全市有畜牧养殖专业大户(场)9890户、养殖小区339个,专业合作社531个,其中奶牛养殖专业大户(场)803户、养殖小区179个、专业合作社361个。奶牛存栏量达到60.5万头,肉牛饲养量99万头,生猪饲养量494万头,家禽饲养量3616万只,鲜奶产量53.5万吨,肉类总产量23万吨,鲜蛋产量6万吨。

  着眼于粮食总产实现200亿斤目标的同时,齐市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标准质量,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从春耕开始,这个市就通过采取抢播快种、抗旱播种、精播细种、种满种严等措施,加快推进春播进度,确保农作物播在丰产期,确保大田播种高标准,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共投入春耕资金62亿元,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为提高生产标准,不断扩大模式化栽培面积,该市制定了《2011年主要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品种区域布局规划》,按照四个积温带,确定了29个主栽品种和55个搭配品种,严格控制越区种植,引导农民适地适种,加快了优良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推广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等主要作物高产栽培模式为主的10项农业新技术,推广面积8068万亩次,农作物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

  加快农机化建设、组建农民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是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这个市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生产经营方式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组织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引导组建了一批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原有的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目前,农民合作社新增655个。

  该市从去秋开始研究、落实今年土地规模经营的措施,完善了资金项目扶持、信贷支持、农业保险、基础设施等相关政策,以发展大户扩张型、股份合作型、农机牵动型、企业自建型、农场吸纳型“五型”为重点,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加快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步伐。全市今年新增规模经营面积111万亩,达到1260万亩。不断优化劳动力布局结构,加快劳务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06万人,占资源总数的52.7%,实现劳务收入41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04元,同比增长12.9%。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齐市依托发挥一江九河、130座大中小水库、6处大型灌区作用,大力实施旱改水工程,今年新增水田41万亩,达到339万亩。针对全市墒情较差,西部四县一区春旱较重的实际,全力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去秋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3亿多元,新打机电井8107眼,新购抗旱设备4046套,新建蓄水池、坑泡130个,维修泵站79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8万亩,新增蓄水能力4162万立方米,坐滤水种能力达1200万亩,保证了春耕生产用水需求。全市新增大型喷灌新增82台,总数达到103台,控制灌溉面积达到3.7万亩,实现水利化与农机化、合作社、规模经营的有机结合。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