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4日讯 近日,有部分市民反映,他们住的老旧高层住宅均是1990年至2000年期间进户的,电梯都存在“超期服役”的现象,而质监部门给出的答案是:电梯到寿,只能更换。但物业、居民和开发商都不肯为更换电梯买单,三方僵持,电梯被迫“带病”运行。
然而,就在老楼居民为电梯更换问题焦头烂额之时,哈市五家小区已利用物业维修基金将电梯大修、更换一新。这一方法无疑给目前持续升温的电梯到寿问题带来了一丝清凉,其做法是否具备在全市推广的价值?是临时应变,还是长久之计?
电梯何时到寿尚无标准
刘大妈住进道外北七道街滨海大厦已十多年了,这里的电梯经常出现小毛病,就算把手夹在两扇门中间,电梯也照常上下。质监部门对电梯进行了检查,结果是:电梯已不具备维修价值了,唯有更换才能彻底排除故障。刘大妈和邻居都想知道,电梯用到啥程度才需更换?
据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程处长介绍,电梯使用多长时间报废,国家尚无具体规定,更换电梯的条件要看电梯的使用程度,确实无法正常运行且没有维修维护价值的就应该更换。如果不具备更换的条件,至少也要进行一次大修,这样也能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而据电梯维护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如果电梯的控制电路板和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也需更换,那么大修费用就基本接近电梯的价格了。
产权70年得用3部电梯
无国家标准并不代表电梯就变成了“永动机”,在咨询过哈市几家电梯维护公司后得知,一般小区内居民使用的电梯,如果保养、维护到位,可运行12至15年,超出15年的即使保养到位故障率也会升高。但是哈市目前的民用电梯很少能做到保养到位,所以最好在15年年限时大修或更换电梯,否则必然存在安全隐患。
据了解,电梯在上世纪70年代进入哈市,当时都集中在宾馆、机关、医院,1990年以后,哈市才开始出现高层住宅,电梯也开始迅速增加。据统计,1980年以前我市有近100部电梯,到1990年接近600部,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到2000年电梯激增到近3000部。近几年楼市异常火爆,据报道,近三年,全市电梯数量以平均每年1200至1300部的速度增长。
按电梯使用“寿命”20年记者粗略估算,到2010年“超期服役”的电梯只有不足700部,看似问题不大,但如果再过十年,这一数字就会猛增至3000部,届时就算是一部电梯10万元,就得3个亿才能更换。
五个小区先行一步
泰山小区,2000年左右进户,小区内R座、Q座两栋高层的电梯也差不多使用10年了,根据电梯服务公司检测,如果不大修,难以保证电梯的安全性。2010年负责小区管理的龙福物业对小区内的环境进行整改,也对部分居民楼的公共设施进行维护,在检查过R、Q两栋高层的电梯后,决定申请物业维修基金,一同解决小区内环境、公共设施以及电梯的问题。
龙福物业的赵经理说,2010年,并不是专门为了大修电梯,只是在申请基金维护小区的同时,“顺便”把电梯的事情办了,没想到居然解决了电梯大修的难题。赵经理表示,通过物业维修基金的方式解决电梯大修、更换难题,是比较好的方法,小区的业主都比较赞同,不过那些没有基金的小区,就得另辟蹊径解决问题了。
据有关部门统计,哈市目前已经申请物业维修基金用于电梯大修、更换的小区只有五个,其中泰山小区、远东大厦、黄河绿园、兴业大厦这四个小区已经完成了电梯大修、更换工作,运华广场小区正在申请过程中,如果没有程序上的问题,申请基金应该问题不大。
“灵药”可去病但仍需“妙手”
物业维修基金对苦于无法大修、更换电梯的小区来说,可谓是一服“灵药”。据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的有关人员介绍,物业维修基金是按照房屋成交价格的2%收取的,以哈市目前的房屋成交价格来说,一次性收取的物业维修基金足够更换电梯。物业维修基金以户为单位,一旦使用基金后,剩余的基金低于原有的30%,基金管理中心还会提示业主补交。
有基金的小区可以解决电梯的问题,那么没有基金的小区该如何是好?这一点不如借鉴一下外省市的经验,南京市就提出,设立电梯专用维护基金,由相关的开发企业提前缴纳电梯的大修、更新改造费用,同时规定不再由业主交纳。老旧小区更换电梯,重庆市的做法是政府补贴,其补贴额度最高可达8万元。
就哈市目前的状况来看,到寿电梯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且解决的办法已经找到,那么就差一只“妙手”来操作管理。如何建立电梯运行安全性的评估机制?如何提升物业维修基金的上缴比率?是否可以向房屋开发商征缴电梯维护更换专项资金?这些都是哈市应该考虑并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如果有关部门再不研究研究,电梯这个“小窟窿”,早晚要成为冰城上空的“弥天大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