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4日讯 一方面,至少两万名老人有进养老院养老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庆市民办养老院服务和管理人员仅有四百余人,多数没经过专业培训
护理员“瘸腿”成民办养老机构“短板”
如今,大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人数已达33万。据民政部门估算,至少两万名老人有进养老院养老的需求。
大批老人朝着养老院走来,养老院护理人员准备好了吗?近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民办养老院发现,人员紧缺、正规军少、市民满意度低,成为养老院亟待补齐的“短板”。
待遇不高“一工难求”
在东风新村零区的金秋托老所,一对小夫妻既是老板又是护理员,照料20个老人,他们有些力不从心。“招人广告都贴了好几个月了,可很少有人来,来了也是一谈价钱就走。”
记者走访十余家民办养老院发现,护理员都是“一工难求”,很多20张床位以内的小型民办养老院,基本都是自家人担任护理员。“很多人都是刚刚熟悉了工作,就走了,这活儿留不住人。”很多民办养老院负责人无奈地对记者说。
刘大姐在养老院专门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人,一干就是八年。“护理老人很辛苦,喂水、喂饭、喂药,还要擦洗,24小时离不开人。可工资也就1200元,其他的啥保障也没有。”她告诉记者,要不是因为自己不会干别的,早就改行了。
养老院护理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工资待遇偏低,这些因素导致护理员“一工难求”。
疏于培训市民不满意
万女士在一家私企打工,70岁的母亲由于脑血栓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万女士想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可看了几家发现,照顾老人的方式都是“大帮养”,根本不放心把母亲送进养老院。
据介绍,老人按照自理、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分类,分别是一名护理员照顾能自理的四名老人,或者照顾半自理的两名老人,再或者照顾完全不能自理老人三名,实际上,很多民办养老院做不到。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我市现有45家民办养老院,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只有400余人。人手不足,使很多养老院对老人的照顾只能停留在做饭、洗衣等基本生活层面。另外,流动性较大,很多民办养老机构不愿意掏钱培训,以至于护理员素质得不到提升,由此,市民满意率较低。
而在第二福利院等公办养老院,护理员的素质及待遇等相对要好一些。
提高待遇、加强培训是可行之道
养老院护理员怎样走出“一工难求”、市民满意度低的困境呢?“全面加强护理专业培训,是目前提高护理员服务水平最可行的方法。”
民政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每年都组织护理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者才能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和“上岗证书”,持证上岗。今年他们已组织过两次培训,力争年底实现养老院服务人员全部培训。
“从长远来看,只有不断提高护理员的待遇,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干这行,优胜劣汰,会从根本上解决服务水平的问题。”市民政局相关人士表示,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养老工作,在时机成熟时,将进一步提高护理员的待遇。
大庆师范学院社会学副教授张小兰认为,在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方面,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民政部门可以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做到随到随学;加强监管力度,通过强制实行持证上岗等措施,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