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5日讯 8月23日、24日,是黑龙江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记者在现场看到,和往年新生报到一样,大部分学生仍由家长“护送”前来。不同的是,这些“90后”新生初次见面时却以老熟人的口吻打着招呼,打招呼的方式也不再是过去的“同学,你好!”,取而代之的是“亲爱的,二号楼怎么走?”“亲,食堂在哪儿?”原来,早在报到前,这些“90后”新生就利用网络平台,提前熟悉学校生活,建立了自己的大学社交圈。
-“亲友团”全程护送
24日一早,记者来到黑龙江大学,校园里到处都能见到大包小裹前来报到的学生和家长,各专业设立的报到服务点前都是熙熙攘攘。
2011年新入学的本科生大都是“90后”,与往年一样,许多新生身后都要跟着两位或者更多的家人。家长们跟在孩子身后,负责拎行李箱、撑伞,甚至有的家长还试图代替新生完成全部报到手续,但都被工作人员礼貌地拦在了门外。见此情景,一位40多岁的妈妈有些着急,她边往里张望边和孩子的爸爸说,“他从来没自己办过这些,别再丢三拉四的,把手续弄丢了。”不但本科生报到有家长全程护送,就连研究生院的一些学生也有“亲友团”跟随。
对此,来自尚志市的学生小王告诉记者,“不让父母看一眼,他们不放心。”
-微博论坛内混成“老熟人”
记者看到,很多新生刚刚办完报到手续,就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来,登录QQ、校内、微博等,到新加入的同学群分享最新动态。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90后”的准大学生们早在得知被录取的消息后,就开始加入新生QQ群、微博、人人网、高校的BBS论坛等网络平台,提前熟悉学校生活,建立自己的大学社交圈。
新生报到前夕,记者随机进入一个新生交流QQ群,每天早上9点,群里就开始热闹起来。“二楼卖的水壶能不能使得住?”“住宿条件好不好?”“哪些学生社团实力较强?”“食堂的饭菜好吃吗?”这些都是准大学生们讨论的热点。
论坛上还有很多热心的学长为新生答疑解惑,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倪斯伟,在两年来建立了8个新生QQ群,为1000余名新生提供解答服务。今年他更是以自己的经验为素材编写了《黑大新生入学攻略》。
-“亲爱的”代替“同学你好”
在报到现场,许多新生一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打招呼,方式也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同学,你好!”取而代之的是“亲爱的,二号楼怎么走?”“亲,问一下哪个食堂离这里最近?”各种网络昵称都脱口而出,对方也都会大方热情地回应。今年刚考取哲学系的小刘说,“现在互相叫同学,反倒感觉彼此间生疏了。不如‘亲爱的’听着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