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兴安岭
搜 索
构建和谐林区提升幸福指数
2011-08-25 16:46:02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5日讯 2011年全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182.02万平方米、36404户;全区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3万人、27.7万人,参保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08元,增长12.3%。

  一串串沉甸甸的数据,充分展示了大兴安岭地区关注民生、为民解忧、顺应民意,构建和谐林区的真实画面。

  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以增加收入、扩大就业、棚户区改造为重点,不断出台措施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公信力和执行力。

  针对林区职工工作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出行、御寒、医疗等方面的生活成本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等问题,地委、行署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推进全区各地持续改善民生。大兴安岭地区连续多年实施“家庭致富”工程,受惠家庭3.5万户、6.6万人,人均增收4000元,一大批林区困难职工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经过积极努力,呼中、松岭、新林三区机关公务员及参公管理事业单位1810人已兑现了公务员工资,有9个县级企业为职工增加了工资,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08元,增长12.3%。全区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3万人、27.7万人,参保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建立职工增资机制,通过加强营林、管护、发展接续产业等,鼓励职工通过参加营林生产、山特产品采集、木耳养殖以及木材采伐增加季节性收入,利用一切条件、集中一切资金为全区职工涨工资、搞福利,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兴安岭地区职工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福利待遇明显改善。目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在职职工调整工资实施方案》已出台,林业企业职工增资工作进入了实施阶段。去年,大兴安岭地区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1.5万人走上就业新岗位。为鼓励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大兴安岭地区将小额贷款金额最高提高到每人5万元。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帮扶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落实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失业保险缴费费率、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帮助困难企业度过难关,稳定用工岗位。

  让居者有其屋。2011年是大兴安岭地区棚改任务最重的一年,国家下达给大兴安岭地区的棚户区改造总的计划是256万平方米。其中林业棚户区改造面积是244万平方米、48854户;城市棚户区改造面积是12万平方米、2400户;泥草房改造4510户;配建廉租房8429户;公租房150套;去年结转工程89万平方米。截止到7月24日,去年结转的89万平方米全部复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今年可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城市棚户区改造的12万平方米已全部开工;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工略显滞后。目前全区棚户区改造已开工201万平方米,开工率83%。其中楼房开工面积120万平方米,开工率77%;平房改造开工面积68.4万平方米,开工率92%;平房新建开工14万平方米,开工率98%;泥草房改造开工4800户,开工率达到115.6%。大兴安岭地区的2011年棚改实施方案获得批复以后,各县区、林业局和各相关部门反应迅速,积极落实建设项目,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目前全区已开工建设182.02万平方米、36404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行署每年拿出500万元以奖代补,大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投入300多万元,为全区每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配备2名专职保安,配备校园监控系统,保安服、防暴钢叉、防割手套、警棍等,校园外监控全部接入110指挥平台。对来大兴安岭地区投资建设、务工人员子女实行就近入学,中考取消户口限制;对残疾儿童,除在加区六小设特教部外,鼓励随班就读,率先实行“全免全补”;对留守儿童,实行“爱心妈妈”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

  大兴安岭地区精心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采取一系列倾斜政策,在硬件上,坚持对薄弱学校优先改造和充实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2007年实行“林远工程”,优先装备了29所林场学校。如今,林区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教育信息化的成果,不论偏远的农村,还是林场学生都可以手握鼠标在网络中畅游。学生、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听到优秀教师的讲课,观摩名师讲座,“信息化工程”为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