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9月2日讯 公路建设三年决战进入收官之年。为保护好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我省治理超限超载的队伍开赴全省各个高速公路路口。8月30日,记者在哈阿高速公路治超站采访发现,一小时内,准备进入哈阿高速的大货车有近200辆,按照车货总重不超过55吨的标准,所有车辆100%超载,最重的达到200吨——
哈阿高速超限超载率100%
8月30日18时,省公路路政管理局开展了高速公路集中治理超限超载车辆的专项活动。18时30分,记者随省路政局及哈尔滨路政处的工作人员来到哈阿高速的阿城治超检测站。一辆车号为黑LC1639的大货车驶进检测站,经测量,该车超载26.2吨。车主李海生告诉记者,他拉的是建筑材料碎石,从阿城大岭采石场来,准备运往哈尔滨市群力某建筑工地。现场的执法人员发现,该车的车厢是后改装的。车主说,他把车厢加高了30厘米。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阿城到哈市建筑工地,一次可赚400元,去掉油耗等费用净利润是100元,而这100元正是他超载部分所得,因为运价低,不超载就不挣钱。因为该治超站没有卸载场地,执法人员对他进行了劝返卸载的处理,没有罚款。
在这辆车后面的是一辆6轴大货车,车身上印有“哈尔滨宏成运输公司”字样,拉的依然是碎石,经测量该车超重30%以上。司机小孟告诉记者,他的车是贷款买的,是个体车挂靠运输公司的。
一小时后,记者看到,准备进入哈阿高速的大货车有近200辆,按照车货总重不超过55吨的标准,所有车辆100%超载,最重的达到200吨。
记者了解到,哈阿高速是连接我省东部出口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哈尔滨市重要的出口之一。1989年建成通车后,哈阿高速成为我省第一条全封闭、全立交高速公路。近年来,随着交通流量增多,该路段严重受损,承载能力急剧下降,成为全省公路网的隐患节点之一。为此去年省交通运输厅投资两亿元,用3个月时间对该路进行大修,去年9月才通车。
超限超载成交通“第一杀手”
在现场指挥这次治理超限超载车辆专项活动的省公路路政管理局副局长李立新告诉记者,全国每年因超限超载对路桥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300多亿元。2010年,我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691起,死亡1776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466起,死亡1395人,分别占到52%和79%。这些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车辆超限超载引发的,特别是超限超载车辆严重威胁公路桥梁的安全。可以说,车辆超限超载已经成为道路交通的“第一杀手”。超限超载危害大,但为什么在哈阿高速仍屡禁不止?李立新说:“车辆超载是因为它与运输业主、企业甚至政府的利益直接挂钩,所以治超单靠某个部门不行,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实行部门联动,进行源头治理。国家应该制定车辆出厂统一标准,符合公路设计承载能力,不符合规定的车辆不允许出厂,这样就能有效避免超限超载车辆给公路带来的破坏。”
治理超限超载仍是当务之急
记者了解到,哈尔滨市阿城区被称为我省建材基地,建材产量占全省产量的70%,占哈尔滨市的80%。全区境内有采石场200余家,年产量6000余万立方米,建材销售收入是阿城地方政府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阿城地区运输户和司机的生存之本。
据交警部门统计,阿城拥有哈尔滨市最多的货运车辆,现有大型货车3000余台,其中落户本地的2700余台,车籍落户外地的300余台。
记者手中有一份阿城所对辖区四个治超站的运输车辆超限超载调查统计表显示:7月14日、15日,28小时共登记车辆961台;8月13日6时至20时,登记854台;8月18日6时至20时,共登记1211台。阿城区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如此严重,但到目前区政府仍未拿出有效治理超限超载办法。
据现场的大货车司机告诉记者,地方交警部门对他们的超限超载车辆以罚代管,每台超载车辆每天罚款50元即放行。
据了解,地方运管部门对采石场、砂场等装载单位实行了巡查监督管理,但不足10人的巡查员和几百家企业比起来杯水车薪,源头管理还有空白。
2010年12月,省公路路政管理局成为我省治超的主体,阿城路政所进行了昼夜分时段在四个高速入口对超限超载车辆劝返工作,超限超载车辆有所下降,遏制了车辆超载势头。采访中,哈尔滨路政执法督查支队支队长付润生告诉记者,路政执法人员和交警、运政在执法权限上差别很大。虽然路政是治超的主体,由于执法手段有限,在劝返超限超载车辆时车主有时不配合,有的强行冲岗,有的将车停在路边,车门一锁走人,并有意封堵高速路口,堵塞交通,使治超工作举步维艰。
采访中,记者观察发现,阿城区的四个治超站均没有完备的检测卸载场地,以车流量最大的阿城站为例:通行车道与检测车道混用,现有检测区4轴及4轴以上超载车辆调头十分困难,安全隐患大。同时,目前我省路政部门治超措施单一,由于是源头治理,只能劝返,不能处罚。
我省公路建设三年决战,今年将进入收官之年,今年我省将交工高速公路1800公里,保护好我省几十万筑路大军付出了汗水和心血而获得的这份沉甸甸的建设成果,治理超限超载应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