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8日讯 9月1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10岁的小雨就遇到了麻烦,因为自己乘坐的送子车在暑假期间停运了,自己不得不由父母每天接送上学放学。在上个学期,小雨已经先后被换了3家送子公司,这已经是他第4次换车了。
新学期,像小雨一样为送子车发愁的学生和家长有很多,一些家长甚至托门子拉关系找车。偌大的“送子市场”,何以显得力不从心?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导致送子车行业运输乏力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政府的扶持,利润偏低造成的,科学规划管理送子车行业遭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瓶颈。
半年换了四次车新学期一座难求
9月1日7时30分,新学期第一天早晨,记者来到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门前。此时正是送子高峰,在校门前的送子车流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家长穿梭其间。
“你这车是走那条线呀?”“香坊”“还能加人不?”“满了,加不了。”简短的问答之后,一位家长一脸失望地离开了,很快又会有其他学生家长过来询问。为了避免无数次重复回答,好更佳送子公司的李师傅在车上的前风挡玻璃上贴上一张纸,上面写着“该车已满!”
一位满脸焦急,穿梭在车流中的母亲叫李萍,住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她正在为儿子小雨找车。“今天开学第一天,我请了假来送孩子。如果今天找不到车,我明天还得请假。”李萍说,“开学前两天,送子公司打来电话说,上学期接送孩子的那辆车司机不干了,并表示愿意退还部分租赁费和违约金。送子公司还表示,这车的孩子正在找其他车辆搭乘,如果搭乘不下去,就只能和附近的17中学送子车一起组合,这就意味儿子每天6时就要起床,比往常要提前50分钟。来得早了,学校也不开门啊!”
李萍讲,半年时间里儿子已经换了4次送子公司,最初她和琳琅送子公司签的协议,后来司机不干了,儿子就又换了一家公司,没过两个月这台车又停运了,在上学期儿子就换了3次车。李萍一脸的无奈。“每当一辆车停运,出于利益考虑,公司首先想到的是在内部消化,低年级瘦小的学生都被搭乘到其他的车辆里。我儿子身高1.4米,体重45公斤,所以每次都剩到最后,被推荐到其他送子公司。”
在哈尔滨市继红小学门前,记者同样看到很多家长和孩子为了送子车而发愁。学生家长徐女士告诉记者,由于车辆有限,一般送子公司都是专做几个学校的生意,换车换公司很难碰到相同的线路。
一方面是学生家长艰难找车,另一方面不少送子车人满为患,甚至出现超员的现象。在哈市雷锋小学门前,记者看到多辆微型面包送子车,后排座都挤了4个孩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经过一个暑假,不少固定的关系被打破,很多家长都要重新寻找送子车。
送子车逐渐流失司机都说不赚钱
“每年寒暑假都是送子车流失的时期。”开拓者送子公司的韩师傅告诉记者,“送子车行业一年干8个月又休息4个月,赚钱太少了,很多人都相继退出了。剩下的孩子都被分到其他车里,所以开学时往往是送子车超员的高峰。”
相对于其他送子车,韩师傅的生意还算过得去,因为他每天都有两趟生意,第一次送高中生,第二次送小学生……韩师傅说:“一天一趟活儿,其余的时间都闲着,尤其是到了假期的时候就更艰难了,因此很多送子车都赚钱不多。”而一些经营较好的送子公司则会开通更多的业务,每天最多可以接送两趟学生,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送子车吃不饱的压力。
“毕竟能送两趟的车很少,一般的送子车一天也就一份活儿,确实挺难的。”送子车司机张方就没那么幸运,一天只有一趟活儿。张方介绍说:“目前,哈市送子公司的挂靠收费标准主要有两种,缴纳份钱和赚提成钱,前者是按月向公司缴纳600元至2000元不等的份钱,然后收益都归车主;后者是每月的营业额15-20%交给送子公司。前者稍微好一些,后者则比较困难。”
一位老司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辆14座福田面包车为例,新车8.9万元。按照目前的收费标准,从家到学校,距离在3公里以内每个学生每月交费190元,每多1公里,多交10元,每月2500元至3000元的收入,除去燃油、养护、保险、环路费等费用,8年营运车报废,刚好能回来“本钱”。此外,送子车还要将孩子亲手交到家长手中,每天司机都要给家长们打十几个电话,这笔通话费也是一笔开销。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很多送子公司都表示送子车行业利润越来越少,造成了很多司机的退出,有一些司机冒着被处罚的风险超员营运,大不了吊销营业执照转行干别的。显然,行业的微利已经让很多从业者失去了兴趣。
风险高压成本送子公司现窘态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哈尔滨琳琅送子服务公司的王经理表示,送子公司的生意其实也不好做,他公司50余辆车,一个暑假就有四五台车司机不干了,现在还没有雇到司机。
王经理说,按照相关管理规定,送子公司自购送子车数量应达50辆以上,而很多送子公司都达不到这个数,大部分车辆都是司机的私家车,“挂靠”到送子公司。尽管这是违规的行为,但在行业内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因为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私企行业都难以撑起这个市场,只能采用这种方式。
司机转行不干了,难题直接抛给了送子公司,很多公司为了保持车辆的数量,不得不收购司机的车,或者想办法租赁下来,然后再另雇司机。这样往往会压上很大的成本,导致公司运营捉襟见肘。
另外,送子行业还要承担高额的承运人责任险,为了提高送子市场抗风险的能力,几年间这部分保险金已经从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这让送子公司经营更加艰难。
一位从事多年送子行业的经营者说,送子车虽然是民间投资,但担负着一定的社会公益职能,却没有任何政策补贴。由于行业特点,送子车运营时间短,一年中还有三四个月假期,车辆闲置时间长。这就造成收入少、成本大、利润低的现状。送子车作为公交、出租车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社会公益职能,理应获得政策补贴的支持,但现实却遭遇尴尬的补贴盲区。
运营历时13年
缺少政策扶持
哈尔滨的送子车市场在全国虽然不是最早形成的,但也走过了13年的风雨历程。相关资料显示,哈尔滨最早出现送子车的时间是在1998年。当时,送子车乍现哈市街头,几乎无任何准入门槛,基本处于无序经营状态。
2001年,哈尔滨市交通局将送子车运营作为一个行业纳入管理范围,当时哈市有10家公司、500多辆送子车。同年12月,哈尔滨市交通局出台《关于加强机动车租赁业管理的通告》,正式将送子车行业纳入管理范围。
2007年9月1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出台《哈尔滨接送学生车管理暂行办法》,这是国内第一部送子车由政府出台的规章制度,一时成为很多外省市规范送子车市场的借鉴。
根据最新调查显示,目前,哈市共有送子车公司34家,送子车已开辟行车路线百余条,共有车辆1816辆,主要以福田、金杯、微型等小面包车为主力,从业人员2300余人,日搭乘学生3.2万人。
如此之快的发展速度和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送子车行业本该发展得很好才对。但由于送子车这种运营方式出现时间短,既未归入公交类也未并入出租车类,交管部门也一直都按租赁进行管理。因此,享受不到油价上涨补贴等国家行业政策。一位多年从事运管的工作人员一语道破了送子车的尴尬处境。
记者从哈市交通局运管处租赁科了解到,目前,送子车的定价是市场调节价,并没有具体规定。享受不到燃油补助,是因为送子车没有被列入国家正式营运车的序列当中。为送子车争取燃油补助,相关部门一直在做努力,但一直没有结果。
探寻科学规划管理
送子车出路在哪里
哈尔滨拥有庞大的送子车市场,很多业内人士都将送子车行业称为朝阳产业,究竟如何挽救低迷的送子车市场?规范送子车市场的出路在哪里?记者进行多方求解。
有一位政协委员曾建议,因送子车行业的特点是利润的微薄,造成从业者的退避,出现“一座难求”现状。目前,多数送子车挂靠管理,抗风险能力不强,如果推行股份制方式,企业、投资者或车主的责任明确,能够克服上述弊端。此外,应尽早考虑将送子车这一运营项目归入一定的行业范畴,以便统筹管理,获得相应政策支持。特别在送子车行业发展的初期,政府需要用税收、价格等手段支持和规范行业的发展,帮助企业强筋壮骨,形成市场规模。
哈尔滨送子车行业协会会长李辉表示,从行业长远发展考虑,建议管理部门探讨送子车的运营方式问题,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能否在闲暇时间,一车多用,从收益上保证运营的长效性。此外,建议成立学生接送车招生服务中心,科学配置送子车市场资源,更大限度地增加车辆行驶效益、提高服务质量,扭转学生接送车客源市场的无序竞争局面。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则认为,随着城市学生向优势教育资源集中、农村学生到重新布局的学校网点上课,教育规划再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改造危房、更新设备上了,学生的交通、食宿等问题都必须配套解决。解决送子车难题,可以从校车方面寻找突破口,尝试可行途径使社会送子车向校车过度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