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走基层】稻花香里说丰年——黑龙江省粮食产区踏访(上篇)
2011-09-08 14:53:16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8日讯 题:【走基层】稻花香里说丰年——黑龙江省粮食产区踏访(上篇)

  记者 印蕾

  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和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的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不可替代。

  近三年,黑龙江粮食产量以平均每年100亿斤的速度增长,粮食总产先后跨越了700亿斤、800亿斤、900亿斤和1000亿斤四个大的台阶。2010年,在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省粮食生产夺得特大丰收,总产达到创纪录的1002.6亿斤,比上年增产132亿斤,占全国粮食增量的42%,成为继河南之后的全国第二个千亿斤粮食生产大省。

  秋收时节将至,8月26日——9月1日,由中央媒体和省主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来到部分粮食产区进行了踏访。

大庆市大同区八井子乡长安村的玉米长势喜人。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幅员面积2400平方公里的大庆市大同区位于我省西部,属典型风沙干旱区。八井子乡长安村村民张伯青家的玉米地,是这次“看丰收”的起点。“玉米早一点儿的已经进入腊熟期,就是用手指已经掐不动了”,随着张伯青剥开就近的一穗玉米,熟悉农业生产的老记者兴奋地说道,“玉米的棒也非常大,籽粒非常饱满。”张伯青补充道,“今年是个好年景,像我们这儿十年九旱,今年基本没遭旱。”

  中巴车载着采访团一行奔驰在广袤的龙江大地,从西到东,车窗外,沿途处处是丰收在望的农田,金黄的大豆和水稻,一排排青纱帐式的玉米,仿佛绵延不绝的各色地毯向天际延伸。

哈尔滨市方正县的水稻丰收在望。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双启”稻米产业园区里,一千公顷的稻田,风起时,飘过阵阵稻香。绥化市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斗胜村村民刘显珍是种稻子的行家。问起今年的庄稼收成,老刘满脸喜悦,“丰收,那肯定是丰收了。像今年吧,这时候的气温高于常年,收成肯定比去年还好”。

  据气象部门分析,今年4月份以来,我省光、热、水配置良好,对农作物播种、出苗、生长十分有利,同时全省各地没有出现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历史上春季和夏季经常发生干旱的齐齐哈尔、大庆等传统旱区今年作物生长季雨水充足,没有出现干旱。

  气象专家告诉记者,以水稻为例,水稻分蘖、孕穗、抽穗三个发育期对水稻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分蘖数量、孕穗好坏、抽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水稻产量的高低。今年在这三个水稻关键发育期内,我省的气象条件较好,6月中下旬-7月上旬,我省多为温度高、水分适宜、日照充足的天气,光、温、水条件对增加水稻有效分蘖十分有利。7月中下旬全省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偏高2℃,平均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多近1成,日照时数为153小时,基本与历年相当,此种气象条件有利于水稻孕穗抽穗,为后期产量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从水稻播种到齐穗,全省一直未出现范围大、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的干旱或低温冷害,大部稻区水稻均能够正常生长,在各主要发育期都长势良好,生育进程接近历年同期,以一类苗居多,这对水稻丰产极为有利。


 

  一路下来,走村入户,让农民叫好的除了天气,还有各项惠农政策。

  农垦九三管理局鹤山农场的种粮大户赵路刚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农业补贴一垧地847元,粮农补贴补在种子里,农机补贴有30%,这是直接补贴。间接补贴一垧地有200多块钱,包括油补、化肥等,一垧地还有奖金1000块钱。”

  方正县天门乡利民村村民贾继华告诉记者,拿水稻来说,从2006年开始国家出台粳稻的最低保护价,三等粳稻的保护价已经从2007年的每市斤七毛五分钱上涨到今年的每市斤一块两毛八,涨幅接近八成,即使是扣除农资价格、劳动力价格和土地转包价格上涨因素,种地还是有相当的利润空间。

农垦九三管理局嫩江农场的大豆高产示范田。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今年,国务院出台了10项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和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我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宣传落实力度,在第一时间把最强烈的信号传送给农民。

  省财政厅的工作人员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全省于3月初提前下拨122.74亿元的“四补贴”资金,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各项补贴资金在春耕前发放的目标。省本级共安排“三农”发展资金70.5亿元,比上年增加14.3亿元。全省仅春耕生产就投入540亿元,比上年增加31.8亿元。

  今年还是全省对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一年。紧密结合省情实际,我省在水利化建设、深松整地补贴、水稻育秧大棚建设、农机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业保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扶持粮食生产发展政策。各项惠农政策落实,给农民发展生产吃上定心丸,使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迸发和释放。

  农业专家分析认为,如果不出现早霜,今年全省粮食生产还将获得特大丰收,预计粮食总产可达到1150亿斤以上。

  再过二十几天,在这个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的高寒省份,将迎来连续第8个丰收年。也是在这一年,我国部分省区遭遇了旱灾,上半年面临着较高的通胀压力。像张伯青和刘显珍一样耕作在这片黑土地上的3000万农民兄弟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丰收不仅仅关系着自家的“钱袋子”,更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

  有专家指出,粮食生产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粮价是百价之基,粮食价格以及受其影响的食品价格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权重占到三分之一左右。治通胀首要是稳物价,而稳物价必先稳粮价。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2010年的1000亿斤,是黑龙江粮食产量取得的里程碑式的成就。今天,黑土地上的人们并没有停歇进取的脚步,他们挺起“中华大粮仓”的脊梁,阔步前行。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强锐

【专题】加快农业产业化 建设现代大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