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9月14日讯 从现在开始,我省正式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第一批试点单位分别是东宁、漠河、饶河、同江、抚远、萝北、孙吴、逊克等8个县市的人民医院。这标志着在我省全面开展基层综合改革之后,深化医改重点任务将要转移到医改“深水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上来。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会议上获悉的。
据介绍,县级公立医院是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是连接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桥梁和纽带。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战略重点,也是困扰医改顺利推进的一个难题。因此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被称为医改的“深水区”。
据了解,本次我省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首要宗旨就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在日前下发的《黑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积极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明确县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大力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全面改善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
试点县市要合理配置县域医疗资源。针对县域内群众的主要健康问题,根据人口数量、分布情况和地理交通等因素,科学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设置县级公立医院,明确相应的床位规模、人员编制。同时,探索推进县、乡纵向合作机制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积极推进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建设,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探索推行县乡一体化医疗卫生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指导意见》要求,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初诊及处置和转诊、适宜医疗技术推广应用、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以及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要加强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临床技术和专科建设;通过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多种途径,使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和部分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公立医院工作。要扎实开展“省级专家支援县医院学科建设先锋行动”,认真落实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县级公立医院医生要下基层服务。通过开展纵向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骨干人才培养。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3至5年时间,对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轮训,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指导意见》提出试点机构要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推进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有效减少重复检查,减轻广大患者的经济负担。探索按病种付费制度,逐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流程,实现医疗和服务行为规范化管理;推行惠民便民措施。率先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等重大疾病的救治和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转诊工作。
同时,《指导意见》还就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补偿机制,以及医疗保障支付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