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9月14日讯 佳木斯市用勤打“预防针”、密织“铁丝网”等方式,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被省纪委评为源头治理先进单位。
勤打“预防针”,通过强化廉政宣传教育夯实广大党员干部思想防腐的长堤。区别不同对象,运用不同形式和载体,在全市49个权力风险部门1560位风险人员中开展分层分岗廉政风险教育。如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中开展“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做廉洁干部”主题教育活动;在重大产业项目工程单位领导干部中开展“做廉洁干部,创廉洁项目”主题教育活动等。
密织“铁丝网”,通过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对党员干部的工作监督管理。围绕规范干部从政行为制定了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十条禁令”;围绕规范用人用钱用权修订完善并有效执行了《佳木斯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16项制度;围绕关键岗位权力规范共建立制度901项,对5405个权力风险点制定教育、制度和监督预防性措施5000余项。
架设“高压线”,通过保持查处腐败案件的强劲态势,形成对腐败行为的有力震慑。先后查处了领导干部工作失职、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和公路三乱、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等一批大案要案、典型案件,有效震慑了腐败行为。
选准“结合点”,通过监督决策落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参与社会管理,有效履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例如,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围绕打造“环境全省最优,服务周边最佳”的目标,制定出台了市纪委监察局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环境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扶持服务政策。
此外,佳木斯市还对关注民生、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约用地等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通过“行风热线”等媒体监督节目,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培植“创新点”,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内在动力。围绕民之所盼、民之所想、民之所求在一些领域深化改革创新,在推进农村村务公开上采取新形式,开展了电子查询“村务阳光工程”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