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整治废油市场五个对策 打掉小作坊掐断初炼源头
2011-09-16 09:21:20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资料片

  生活报9月16日讯 自哈市道外区联胜村李波地沟油生产黑作坊被揭底,并牵扯出道里区两家涉嫌提炼高质地沟油的油脂厂,道外区和道里区分别组织工商、质监、公安等多部门进行联合调查。时间过去了近一个月,15日记者了解到,道外区已对联胜村李波黑作坊作出行政处罚,道里区检察院也展开对相关油脂厂的调查。道外区联合调查组负责人孙筠说,在联合调查中各监管部门都曾出招如何治理地沟油非法加工,哈市整治废油市场可用五个对策。

  对策一:

  打掉小作坊掐断初炼源头

  8月17日,在市民的举报下,位于道外区联胜村的“李波黑作坊”浮出水面,其后,道外区环保、质监、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相继介入进行调查处理。

  孙筠说:“打掉这个小作坊,对这一带都有很大震慑作用,道外辖区的阿什河周边,再没有发现这样的小作坊。同时,我们在调查时了解到,地沟油产生的源头,就是这样的小作坊,正是他们收集餐厨垃圾和臭肉,生产出初炼油。没有这样的小作坊,就不会有初炼油,油脂厂也就不会有大量精炼油原料。”

  记者了解到,道外区环保、质监、工商等部门,已经加大了对城郊地区的巡查走访力度,并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相互通报情况。“能通过行业管理的方式打掉的,我们会迅速取缔;有重大隐情的我们就会及时通报给公安部门,从初炼、精炼、使用等环节进行侦查,小鱼大鱼一起抓。”孙筠说。

  对策二:

  严管油脂厂

  锁死生产范围

  调查“李波黑作坊”,也牵出了道里区的新胜和富强油脂厂。目前,这两个厂子都处于停产状态,道里区检察院也对其已展开了调查。两家油脂厂的业主,都声称加工的是饲料油。

  监管部门在新胜油脂厂提取了两瓶经过该厂“化验室”加工的成品油,一瓶与超市卖的色拉油一个颜色,一瓶则与粮油店卖的豆油一个颜色。

  “加工饲料油,是不会下这么大功夫的。”两区质监部门的执法人员都曾明确表示:油脂厂这是在挂羊头卖狗肉。道里区质监局一位女局长更是杀了个回马枪,连夜带人堵住新胜油脂厂欲转移的数百桶问题油。

  道里区联合调查组负责人曾表示:“必须严管油脂厂,锁死其生产范围,超范围生产就要面临重罚。”没有油脂厂的设备,初炼油就无法提纯,去味儿和脱色,就流不回餐桌。

  对策三:

  检测盐含量地沟油好定性

  记者了解到,在哈市城郊接合部和“三沟一河”沿线,存在不少收集、粗加工废油的黑作坊,他们的一些初炼油主要有两个流向:一个是直接流向饲料企业,一个是卖给下线——小油脂厂,进行精炼后进入食品市场。

  地沟油的生产原料,也不只局限于泔水,反复烹炸后的废油、屠宰场废弃的猪肉边角料、鸡鸭脂肪等,只要能出油、能脱色,就能用来炼“食用油”。

  地沟油到底能不能检测出来?道外区联合调查组的一位负责人说,地沟油含盐量都偏高,生产者为节省成本也不会再提纯,检测这一项就能很快给地沟油定性。

  对策四:

  管理勤沟通特事必须特办

  道里区质监部门在调查时发现,存在生产环境差、烂肉随意堆放等问题的富强油脂厂有经营许可。道里区质监、畜牧、工商、环保等部门就此问题进行调查发现,这个油脂厂竟伪造环保前置要件,骗取相关部门审批手续。

  环保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说:“相关部门在企业经营审批时,应该与相关部门勤沟通。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报案,但道里分局以环保批件必须为原件为由,不予立案处理,这样的事应该特事特办。”

  哈市日产餐厨垃圾和废油脂500多吨,新华社相关报道称,有九成废油去向不明。地沟油生产已经如此泛滥,监管部门不是不管,而没有形成合力管。道里区一位副区长说,各管一段、各管一块不行,管理部门之间必须勤沟通,对发现的严重隐患进行及时处理,特事必须特办。

  对策五:

  健全法规引导合理利用

  孙筠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刑事处罚依据,道外区多个监管部门最后进行了协商,决定最终按无证无照生产来处理“李波黑作坊”,上限行政处罚5万元。“处理地沟油生产行为,我们没有参照的法律法规,如果有据可查,我们一定会更好地处理此事,给予关注此事的老百姓一个更满意答案。我们将把相关情况向上级机关进行汇报,建议出台对地沟油回收生产的相关法规。”

  记者从哈市环保部门了解到,该部门非常支持餐厨垃圾回收企业更好地处理废油,每100吨餐厨垃圾可生产出3吨左右的生物柴油、5000立方米沼气和70吨液体肥料,有足够的赢利空间。哈市除有两家符合规定的废油脂处理企业外,还有一些企业正在申办此类项目。相信随着正规回收处理废油企业的增多,违法生产者的牟利空间也会最大限度地被压缩。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