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市今年将再夺农业生产大丰收
2011-09-19 10:46:31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胡晓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齐齐哈尔9月19日讯 金秋九月,沃野流金。在鹤城广袤的土地上,稻穗飘香、高粱泛红、豆荚饱满、玉米结实,田间地头,随处是可见农民忙碌收获的场景,处处可见一张张喜迎丰收的笑脸……

  “人努力,天帮忙,好政策带来丰收粮”。为了确保粮食安全,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今年,齐齐哈尔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提出的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六化”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推进力度,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农业生产取得了良好成效。记者在走访相关部门和在齐齐哈尔市各县市区了解以及在田间地头儿看到,经全市各级组织和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到目前,全市粮食大丰收已成定局,而且粮食产量将超过去年,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甘南县规模种植优质马铃薯1.25万亩,亩产达到5000公斤以上。其中,“夏波蒂”、荷兰十五等品种是加工鲜食品的好原料。图为农民们正忙着筛选马铃薯。

  虽然今年5月中旬齐齐哈尔市各地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低温寡照,但作物生长发育期降雨多、气温高、光照足,尤其是7月份,齐齐哈尔市西部的龙江、甘南、泰来在降雨上是近几年最多的,对农作物的长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农作物长势好,普遍增产。到8月末,全市平均有效积温为2401℃,比历史同期高38℃。4—8月全市平均降水量达388毫米,比历年同期多6.7%。

  为了推进粮食增产,在今年的粮食生产中,全市各地进一步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今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98.2万亩,通过调优结构,主要粮食作物实现了“一减三增”,即:减少大豆面积,由上年的1248万亩减少到921万亩,同比减少26.2%;增加水稻、玉米和马铃薯面积,分别达到339万亩、1618万亩和207万亩,同比分别增长22.8%、13.3%和78%。依安、讷河、克山、克东四个县(市)玉米面积达到452万亩,比上年增加125万亩,加快改变“一豆擎天”的局面。同时,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同比增长33%。在此基础上,今年的春耕生产标准化也高于往年。全市各地采取各种措施,克服了低温寡照等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通过采取抢播快种、抗旱播种、精播细种、种满种严等措施,加快推进春播进度,抓住了农时,确保农作物播种在丰产期,确保了大田播种高标准,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到5月10日全市大田播种告捷,比去年提前5天左右。在水稻生产上,在各级组织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5月25日水稻插秧任务全面完成,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在今年春耕中,全市的资金物资投入也大大超过往年。去年农产品价格高,比较效益好,进一步调动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加大投入,既能及时种好地,又能精种地。全市投入春耕资金达到62亿元,比上年增加19.5%。共投入优良种子20.4万吨、化肥73万吨、柴油1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3%、14.7%和8%,提高了春耕生产标准。各县(市)区还把以奖代投资金、农业开发、水利、土地整理等方面资金投入到高产创建、棚室建设、特色农业。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今年在种植业生产中,科技含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实现大丰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今年的春耕中,齐齐哈尔市进一步制定了主要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品种区域布局规划,按照四个积温带,确定了29个主栽品种和55个搭配品种,严格控制越区种植,引导农民适地适种,加快优良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推广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等主要作物高产栽培模式为主的10项农业新技术,推广面积8068万亩次,农作物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同时,在抓备耕到春耕、田间管理、抗灾、病虫害防治等,全市各地都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对粮食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玉米、水稻进入成熟后期,大豆、马铃薯进入收获期,到处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今年将是近几年年景最好的一年。

  如今,鹤城的广大农民已开始品尝机械化、高科技、好政策以及结构调整给他们带来的丰收喜悦,而这种喜悦也必将激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明年的粮食生产打下坚实的厚重的基础。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