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2日讯 今年4月19日,哈尔滨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小学在年底前都要实施小学生课业“减负”。新学期开始,哈尔滨市经纬小学率先实行“每周四无作业日”。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对“无作业日”、“减负”孩子们是欢呼雀跃,家长却有些担忧。校内虽然“减负”,但是校外补习情况却屡禁不止。
应对“减负”设置新课
21日,记者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多所小学发现,各校针对“减负”问题,在学生课程上做出了调整。
“我现在用15分钟就能完成作业,其他的时间可以看我喜欢的《昆虫记》,玩轮滑,做我喜欢的事儿!”哈尔滨市经纬小学三年一班丁紫晋告诉记者。
21日下午,记者在道里区经纬小学三年一班看到,同学们正在看自己喜欢的书。《十万个为什么》、《地球密码》、《海洋世界》等是孩子们关注的书籍。班主任钊霞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实施“减负”后,减少了作业量,着重于引导孩子进行课外实践,让孩子们增加阅读量。还会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布置一些特色作业,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记者看到该班的黑板报上贴满了孩子们自己完成的实践作业。
“明天又可以不用写作业了……”丁紫晋说。原来经纬小学实行了“周四无书面作业日”,让孩子们可以用剩余的时间来读书、复习或者做其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像弹钢琴、拉小提琴等等。“我们学校遵循着孩子的喜好设置校本课程,让学生自愿选择。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学生情况布置一些动手能力强、开发创新思维的任务,比如自己种植物写观察日记”经纬小学的王然校长告诉记者。
据王然校长介绍,“减负”后学校对老师提出“减负”增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孩子的学习成绩。“减负”以后,也出现了一些弊端,有的孩子对知识理解的比较慢,作业量少了成绩就跟不上来,对于这种情况班主任会针对孩子本身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而且孩子和老师之间有沟通的小卡片,老师会根据孩子自身的学习情况来布置作业。
记者在该校了解到,在四、五年级设置了读书课,一至三年级班级里有读书角,保证孩子的知识阅读量;课堂上老师会下工夫来保证孩子能在课内消化掉所学的知识;虽然取消了期中考试,但是学校还要定期举行征文、书法、口算一类的单项竞赛,让孩子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比赛中。
校内“减负”家长加压
“我儿子现在的作业最多半个小时。”哈尔滨市经纬小学三年一班丁紫晋的家长说:“原来老师还会留一些听写的作业,还有写字练习,自从‘减负’之后,这些都没有了,现在的孩子真是相当的轻松了。”记者在与其他家长交流发现,像她这样真正让儿子享受着“减负”快乐的家长没有几个,很多家长都在老师不留作业之后,开始自行布置家庭作业,而且作业量要比以前老师留得还多。理由只有一个“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有的孩子每天回家虽不用写学校的作业,可是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家庭作业,有的至少要做两张同步练习的卷子。有的家长,干脆放学直接把孩子送进补习班。”对于校内减负,王校长同样也提出担忧,“校内‘减负’了校外补”现象依然热度不减。
记者随后走访了哈市多家校外补习机构发现,很多家长等孩子放学后急忙又送到各种补习班去上课。而各补习班针对目前学校“减负”状况专门开设了“同步拔高班”,“新课程超前班”,还有的推出了“强化班”。而原本只是接送看管孩子的托管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纷纷购置练习卷让学生完成。“学校作业少了,有时候都没作业了,孩子在托管班的时间都荒废了。”学生家长张女士说,她就建议孩子的托管班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习题,没想到得到了许多家长们的一致赞同。
“现在孩子的学习时间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每天排得太满,缺乏自主支配的时间。”王然校长建议,家长应从“增负增效”的老观念转变过来,学会给孩子减负“留白”,更有利于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