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9月22日讯 建三江农垦分局红卫农场年近八旬的初秀圣老人,前些日子,因患较严重肺病,几乎不能出门,是省医院对口支援专家下农场时,给老人确诊,并制定了治疗方案,让老人病情有所缓解。
作为首批开发北大荒的兵团战士,老人家面对记者说出了这样的感慨:当年我们开发荒野让这里变成了北大仓,这里的每一块土地都记着我们;而今省城医生下乡来,带来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这里的每一个百姓也都记着他们。
35个专家和800个日夜
农垦建三江中心医院院长李竹青,说起省医院的对口支援,感触最深——35个专家,800多个日夜,我们不仅学到了高超的医术,更学到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高尚的医德医风。
“专家们对患者高度负责,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工作繁忙吃不上饭是司空见惯的事。更难能可贵的是,专家们无论忙到多晚都要到病房查房、巡视,风雨无阻,每天夜里他们看过病人后,回去才能安心休息。接诊病人,声音轻柔、态度和蔼,有求必应,不看完最后一位病人就不下班。”
用患者们的话讲:“专家就是专家,水平高医德也高。”
省医院内分泌专家李贤厚,在支援工作期间,接待门诊患者500余人次。同时针对垦区患者人群特点,在每周三的下午进行糖尿病患者教育讲课,从未间断。
省医院心内科专家安丽萍积极帮助心内科医生提高科研意识,设计研究课题。在春节前夕,安丽萍不顾生病住院的儿子要做手术,毅然回到建三江工作。
走遍每个农场难忘期待眼神
“对口支援工作,需要付出身心,更要付出真情。”省医院院长王兆宏对记者讲,几个月时间,通过和这里的百姓朝夕相处,看到这里相对落后的医疗环境和普通百姓对医疗服务的渴求,我们这些专家肩上也都多了份责任。
在胜利农场医院,记者看到医院有个能容纳上百人的宣教室。农场医院院长钟晓维介绍,当时搞义诊时,这个屋子里足足挤了二百多人,义诊专家谁都没能吃上午饭,但谁都没有一丝怨言。
支援建三江的省医院专家安丽萍,几乎走遍了建三江的每个农场,她对记者讲,说起半年的垦区工作生活,已经记不得辛苦了,而最让她难以忘怀的,是垦区百姓那些期待的眼神。
省医院专家吴方强,指导当地医院骨科新开展了30多例重大疑难手术;规范了急诊、急救、术前讨论等常规做法;积极参与科室发展,他所提出的建设科室的合理化建议被院领导采纳实施,推进了科室建设进程。就地诊疗比率有了较大提升
就在去年,建三江中心医院被评为三级医院,创造了医院的历史。院长李竹青说:没有省医院的倾力支援,我们很难顺利通过严格的评审。
省医院的专家们到建三江,就全面出诊、讲课、查房、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参与医院管理。同时专家们根据所在科室的情况,从规范诊疗手段、完善常规工作、加强科室建设、开展新项目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当地医院科室整体水平。
省医院专家高宏伟,来到建三江,就指导当地医院脑外科完成了颅脑损伤、脑出血的急诊、急救规范化治疗,以及多项技术要求较高的脑外科手术,填补了医院空白。同时规范了危重病人术前会诊、讨论制,并结合具体疾病进行分析,扩展相关知识,使全科人员及时掌握新动态及前沿知识,科室技术骨干迅速成长起来,病人数量、质量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正是这些对口支援专家的倾力投入,目前建三江中心医院已经成为该地区百姓较为信赖的医疗中心,百姓就地诊疗比率有了较大提升。有了省医院专家的支援,农场职工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专家服务,也真正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