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9月22日讯 9月初,哈尔滨最大棚户区白家堡拆迁改造,7000户来哈务工的居民一下涌入香坊区朝阳镇新发屯,使住户数量猛增3倍。这些人的入住,让新发屯的供电设备“遭了秧”,停电、限电的日子司空见惯。可当9月19日,记者驱车几十公里来到新发屯的时候。看到的却是整齐的电杆,规划有序的线路和高质量的用电,是什么让这个屯在半个月里的用电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再小的事都是大事
有阳光的地方热得汗流浃背,阴凉的地方冻得瑟瑟发抖,这就是东北九月的天气。哈尔滨第二电业局城南供电局的村电工张殿铭6点就背着重达10斤的工具赶往吴玉华家检查停电原因。张殿铭告诉记者他是村里唯一的电工,供电局正常是8点半上班,但是在他眼里没有固定时间,不管几点只要有村民家出现用电难题他就得马上赶到。由于屯里激增了近万户居民,他每天忙得连吃饭都是糊弄。一早从家出门的时候就要带齐所有的维修工具,否则维修时用得着回家取工具还耽误事。
在新发屯村委会门前,一群看报、下棋的村民见到张殿铭挨个和他打着招呼,“俺村用电这么方便,多亏了铭子,这孩子就是有个钻劲”。69岁的王喜来大爷笑眯眯的说。“当年他刚当上村电工他爹乐坏了,特意出钱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配上了手机=机。为的就是俺们有用电困难,他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王大爷忍不住继续说。
张殿铭告诉记者他要去的吴玉华家是刚刚从白家堡搬来的新户,刚到村子什么都不熟悉,他去维修顺便宣传一下安全用电。“我打开热水器家里就停电了,麻烦‘酒窝哥’给看看是怎么回事。”记者这才注意到张殿铭的脸上有两个“酒窝哥”,由于他为客户服务时始终是微笑的,所以大家都亲切的叫他“酒窝哥”。张殿铭仔细检查很快处理完毕,热水器重新运转起来。“让你这么早起来真不好意思。”“没关系这是我的工作,这是安全用电的知识读本,给你留一份没事研究一下,有事随时找我就行。”这时,张殿铭的手机又响了起来,他和吴玉华匆匆告别。
“你好,我是城南供电局张殿铭,哦,可能是进户线断了,你稍等,我马上就到”。撂下电话张殿铭就骑上已经伴随他20多年的已经破旧不堪的自行车出发了。整个上午张殿铭为周长贵家修理电饭煲、为李爱国家接灯,为赵玉石的仓买店修插座,忙的不亦乐乎。村民用电“及时雨”
“我们原来租的房子拆迁了,开始我和爱人想找个人少点的屯子租房,可一想那样离老乡们就远了,生活和打工都不方便,我们就随大流都搬到了这里。”湖北来哈尔滨打工的黄淑芬笑着对记者说。“原来我们村用电从来没出过事,这些人搬来村里以后村里天天停电。村民们很生气,可是铭子一点也没觉得这是麻烦。”村民赵玉石告诉记者。
白家堡搬迁后有万余户居民涌入新发屯。这些湖北打工人员每天白天被近50余台的大客车接走打工,晚上6点被送回家。这些人回家后同时用电饭煲做饭、看电视,随之而来的则是不断的停电事故。张殿铭经过对变压器二次电流进行测量发现,原有4台变压器全部满载运行。“那半个多月我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10点以后,不是变压器出故障,就是闸刀桩头被烧,后来实在控制不了只能限电。”三天之后看到村民们每天6点到9点不能烧水洗澡、不能用洗衣机、不能看电视,张殿铭上火了,嘴角起了大泡,嗓子红肿发炎。张殿铭决定不能在这样下去一定要和领导反映。”张殿铭边推着自行车巡线边和记者聊天。张殿铭把紧急情况汇报给哈尔滨第二电业局城南供电局,局领导二话没说,老百姓这么大的事必须解决,绝对不能再限电。当天就安排45名员工赶赴新发屯,新装315千伏变压器4台,敷设地下电缆500米,将新发法屯的用电容量增至原先的3倍,彻底解决了新发屯变压器负荷超载,经常停电难题。
“我们村这个‘酒窝哥’没的说,为了我们能用上放心电,他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不但搭钱还搭人情。”村民刘福贵拉住记者的胳膊非要讲讲张殿铭的事。“我没觉得这样有多累,为老百姓服务咱就得全心全意,他们用得着我,我挺幸福的。呵呵……”朴实张殿铭的脸上又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