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队员们正在修理螺旋桨。 哈尔滨新闻网记者 韩伟摄
东北网9月25日讯 黑龙江省旅游局、新晚报和哈尔滨电视台共同主办,哈尔滨市公开水域运动协会承办的动力橡皮艇探险大界江活动昨天继续进行,按照原定行程23日应抵达塔河县依西肯乡,但因为黑龙江进入枯水期,航道上经常出现险滩,橡皮艇的螺旋桨几次被打坏,包括本报3名记者在内的探险队一行11人不得不在漠河县兴安村停留。
雾锁黑龙江由于北极村至依西肯乡需航行327公里,为避免行程过长会出现夜间航行,探险队一行11人于23日早6时就出发,但人算不如天算,早上的低温加上日出的阳光致使江面上出现了壮观的大雾,两只橡皮艇被雾气罩得严严实实,江面上的能见度变得极低,探险队不得不熄灭发动机,在江面上向下漂。队员们测得此时水温为8摄氏度,而气温只有2摄氏度,虽然队员都穿着厚厚的冬装,但依然没有丝毫暖意。
浅滩重伤螺旋桨半小时后,太阳升起,浓雾渐退,队员们又开始出发了,航行约70公里左右,意想不到的状况出现了,由于9月份至10月初,黑龙江正式进入枯水期,很多航段的主航道水深也仅仅1米左右,这为航行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两艘橡皮艇螺旋桨被浅滩石块碰坏,队员们只能将发动机熄火,被迫将橡皮艇划上岸进行检修,再次踏上航程时已是中午12时整,6个小时的时间,仅仅走了70公里的路程。由于黑龙江上游浅滩较多,队员们开始更加小心地严格按照航标行进,可还是没能躲过浅滩,再次起航不到2公里,螺旋桨再次被碰坏。此时备用的螺旋桨已用掉,面对恶劣的航道条件,探险队不敢再贸然前行,只能在对螺旋桨进行简单的修复后,航行10余公里至最近的兴安镇落脚。
崎岖道路影响记者发稿无法继续航行,但探险还要继续,在这种情况下,01号船长高伟果断联系到出售橡皮艇的商家,让其从哈市用快递的方式将四个螺旋桨发至黑河(探险队25日预计到达的目的地),再让黑河开往呼玛(探险队24日预计到达的目的地)的长途汽车将螺旋桨带至呼玛,并告知沿途跟随的补给车去取,此时是下午16时25分。可依西肯至呼玛的公路状况极差,来回500公里的路程,竟然跑了10余个小时,取回螺旋桨到达兴安时已是24日早5时。
由于兴安镇的网络通信设备不是很发达,而记者随身带的电脑、网卡、数据线等设备又被补给车带走,致使记者无法在到达兴安镇当天将稿件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