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世外桃源:一面坡镇民乐村的“原始”大皮沟
2011-09-26 08:49:0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张强 卫京华 徐建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6日讯 在尚志市一面坡镇民乐村有个“大皮沟”,身处大山腹地,万亩果园连成一片,四周被山峰林海包裹,村民们一家一户分散居住在各自果园里,远远望去,只能从花果树丛中露出的房顶,或是那一缕缕炊烟感受到有人生存的迹象,仿佛人间仙境、室外桃源一般。

  大皮沟距一面坡镇18公里,因早年村民常用猎获的獐狍野鹿等兽皮兑换生活用品而得名“大皮子沟”,后改称“大皮沟”。

  从一面坡镇乘车至三星啤酒厂路口,顺着一条平坦的水泥乡村道路直奔“大皮沟”。车辆行驶大约5分钟进了山,道路两侧树木郁郁葱葱,树冠几乎搭在一起,形成一条天然的林间小路。路边野花盛开,花香四溢,人们赶忙打开车窗,纷纷做深呼吸状,贪婪地呼吸着略带一丝甜味、负氧离子丰富的清新空气。就在大家目不暇接欣赏路边美景之际,一块刻着“大皮沟”三个大字的褐色巨石映入眼帘,巨石连接着仅能一辆车通过的弯曲土路,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慢慢行驶的汽车,像小船遇到了波浪一样颠簸得厉害。民乐村委会主任姜贵祥指着两侧触手可及的果实说:“这回我可把你们这些城里人带进‘沟里’了,这里的果树基本都是天然的,再往深处走,才是真正的果园。”

  “大皮沟”的果农都是民乐村的村民,共有73户。据一面坡镇镇长尹成双介绍,1955年一面坡镇永昌大队为解决全队人员吃饭问题,由老支书吴长龄提出开荒种地,派十几个山东汉子进山开荒取得了好收成,保证了全队人口的吃饭问题。1964年,永昌大队派第二生产小队进驻“大皮沟”开荒种地,到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并入民乐村,形成现在的布局。

  1982年,村民们利用“大皮沟”难得的积温条件种植果树,历经十余年探索,于1993年秋收获丰厚回报。尹成双说:“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万亩果园种植的水果已有5大品系100多个品种。”

  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间土路上,看着沟沟坎坎、坡上岭下、房前屋后都被果树覆盖,一望无际的果林硕果累累,让人不禁垂涎欲滴。这里的果农家家丰衣足食,村里通了电、打了深水井,很多人家不但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还购买了私家轿车。每到8月中旬果实成熟之际,来自哈、齐、牡、佳等地的水果加工企业,便带着大货车上门收购,果农们坐在家里数现金的滋味别提多美了。据了解,“大皮沟”73户果农年收入高达1000余万元。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