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6日讯 “我宣布专家组的实际测产结果,亩产为364.53公斤,这个产量在全省创造了最高纪录。”25日,省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刘忠堂站在佳木斯分院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创建示范区前的激动话语,博得了参与这个课题研究的所有人员的掌声。
大豆是我省四大优势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国的30%,总产量占全国30%。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总产量、出口量占世界首位。到80年代以后,由于平均单产在120公斤左右,生产成本逐年升高失掉价格优势。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总产量先后超过我国。从此,我国由世界最大的大豆净出口国变为最大的净进口国,大豆加工业严重依赖美洲的大豆。
由美国大豆专家库珀博士研究和推广的、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率先引进的、外国专家局重点项目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选用半矮秆大豆品种,采用45、30厘米或17厘米更窄的行距种植方式,同传统的70厘米宽行相比,增加种植密度,实现植株在田间均匀分布,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光能利用率。经过十余年时间在黑龙江的小面积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证明,该栽培技术是实现大幅度提高大豆单产的最有效方式。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今年推广面积已经达到500万亩,是全省大豆播种面积的八分之一。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课题主持人张敬涛研究员说,2003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和省外国专家局重视这个项目,首先由外国专家局聘请美国大豆专家COOPER教授,来我院做合作研究。这几年又得到了省科技厅的国际合作项目还有国家的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和推广项目的资助。2003年突破了大面积200至250公斤的产量水平,2008年突破了300公斤,达到300.27公斤的产量水平。在抚远、853农场等地,平均大豆产量在100公斤,由于应用了这项技术,产量可以达到170公斤甚至接近200公斤高产。
刘忠堂说,现在大豆生产上关键的问题是提高单产,土地面积有限,提高单产是黑龙江省大豆要探索的重要途径。这项技术应该说是一个高产的技术,我们刚才看到测产采的点都在50万株,生产上提倡30万株,实际上就是25万株左右,株树超过一倍,所以说使它的产量构成因素有很大的提高。所以说这样等于土地面积的增加,对我们缓解大豆进口的压力将发挥重要作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来访专家詹姆斯奥尔夫教授说,从长相来看,这项技术的应用和美国的应用非常相似,得到非常好的产量水平,对于黑龙江省豆农来说,这项技术有应用前景,同时也展示了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科研工作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