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9月27日讯 停止森林主伐后,以狠抓产业项目、发展职工自营经济、加速安居工程和小城镇建设、实施“天保”二期工程和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转型规划为核心,创林区经济发展、人民致富、城乡面貌改善、林区生态文明之业——
今年,是伊春停止森林主伐、提出三次创业之年,为迅速把三次创业推向高潮,该市日前召开“看项目、议发展、促转型”现场会,市委书记、市长及各县(市)、区(局)主要领导干部,通过走县区、进企业、看项目、议发展,进一步坚定了继承弘扬马永顺精神、实现三次创业的决心。
与林区相伴而生的森林主伐退出历史舞台,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路往哪里走?伊春作出三次创业的决定,拉开新的历史转折期的序幕。
伊春市委书记王爱文介绍:伊春的一次创业,始自国有林区的开发建设,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主要任务是为国家贡献木材、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二次创业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直至现在,主要任务是摆脱“两危”困境,从分散突围、结构调整开始,直到确立“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推进经济转型;而当前进行的三次创业,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提升林区自我发展能力,彻底摆脱木材依赖,逐步减少政策依赖,从根本上解决好林区可持续发展及人民致富问题。继承弘扬马永顺精神,就是要继承弘扬马永顺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据了解,伊春三次创业的基本内容为:以抓产业项目为核心,创林区经济发展之业;以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为核心,创林区人民致富之业;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小城镇建设为核心,创林区城乡面貌改善之业;以实施“天保”二期工程和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转型规划为核心,创林区生态文明之业。
以抓产业项目为核心,创林区经济发展之业。今年1~8月,伊春开复工产业项目51个,完成投资27.88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0.4%,其中18个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6.5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9.7%,位列全省第二。上半年,在木材产业萎缩、经济增速下降情况下,该市经济依然取得较好成绩,实现生产总值91.7亿元,同比增长3.2%。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旅游、特色种养加工、绿色能源等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增加值37.4亿元,同比增长25.5%,占GDP的比重达40.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1~8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59亿元,同比增长32.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2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五;财政收入完成13.37亿元,同比增长81.8%。
以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为核心,创林区人民致富之业。至今年6月底统计,全市职工自营经济户已达13.1万户,从业人员29.2万人,户均年收入1.8万元,人均年收入0.8万元,累计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15.4万人;职工自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53%。
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及小城镇建设为核心,创林区城乡面貌改善之业。截至9月12日统计,该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7.82万套,总开工率为108%。其中,林区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5.58万套,开工率为108%,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1.16万套,开工率为132%;完成房屋拆迁58.1万平方米、8619户,分别为省下达任务目标的111%和98%。城镇化建设成果明显,到目前,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69.4%,燃气普及率达66.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以上,电话入户率达90%以上,人均住房面积达20平方米以上,人均道路面积为10.22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为151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26.24%,每个城镇均建有公园、广场及封闭集贸市场,环卫管理达到常态化。
以实施“天保”二期工程和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转型规划为核心,创林区生态文明之业。该市已创建生态林场(所)11个、标兵单位12个、生态林户10个;全市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21个,覆盖率达21.5%,居全省之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35万公顷、国家地质公园3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2个、水源地保护区21个,全市受保护地区总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占辖区面积的43%;封山育林5180平方公里,森林覆被率达83.4%;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标率全部达到100%;科学调整林场(所)布局,已撤并林场(所)13个;被全国绿委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此外,森林生态旅游、绿色能源和森林食品等生态型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该市的优势特色产业。
据介绍,伊春三次创业的目标是: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在伊春基本形成比较发达的现代林区产业体系,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保护体系,比较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比较齐全的社会服务体系,全市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赶超全省平均水平,把伊春建成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产业示范区、国家碳权交易试点区、国际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实现生态良好、产业发达、生活富裕、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