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30日讯 记者昨日从哈市工商局了解到,今年三季度,哈市12315指挥中心共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咨询信息8868条,同比增长33.4%。其中,消费咨询7338件、申诉1075件、举报455件,主要涉及通讯产品、服装鞋帽、家用电器、家用汽车、非现场购物、食品质量、家装建材、电信服务等八大申诉热点,而对手机和家用电器的申诉占到了总申诉量的近一半。
换手机竟要折旧费
手机投诉一直都是申诉热点,三季度的手机的申诉达到238件,占申诉总量的22.1%,主要表现为个别经销商违反商品退换货“三包”规定,误导消费者,在手机出现死机、信号差、主板故障、黑屏等问题时,商家多以人为原因导致不予理赔为由,拒不实行“三包”。多名消费者甚至投诉称,买到问题手机要求换机时,竟被商家索要折旧费。
皮鞋服装质量差
三季度,皮鞋、裤子、服装申诉达142件,占商品总量的13.2%,主要问题为产品质量不过关、夸大功能功效、以各种理由拖延和欺骗消费者,混淆“三包”概念拒绝换货或退货、以打折、赠券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却存在欺诈行为。
空调15次没修好
家用电器类申诉在三月份增加明显,达到281件,服务滞后、乱收费,维修人员技术不过关,人为拖延时间等情况频发。
典型案例:刘先生在南岗区某电器商场购买了某品牌空调,使用中发现该空调不制冷,售后为其维修了15次都没有修好,消费者要求退货,销售商不同意。
汽车频现误导销售
汽车类投诉主要问题表现在,售后服务不及时、不到位,导致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销售中搭售种类繁多且价格不菲的配件,误导消费者,销售合同违约,信息不对称,经销商单方存在混淆概念欺骗消费者现象。
典型案例:姜女士在道外区某4S店购买一辆汽车,商家为其推荐一台价值7200元带有导航视频等功能的产品。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姜女士发现该产品的导航设备导航速度慢,播放影音、视频不流畅,质疑商家存在消费误导倾向,要求换回原厂配备的DVD,但是商家以原来的DVD已被卖掉为由不给消费者更换。经调解,商家为刘先生恢复原车DVD配置,并退还消费者7200元。
网络购物投诉上升
消费者通过电视、网络等非现场方式购物申诉呈上升趋势,申诉主要以保健产品、药品、通讯产品居多,表现为经营者拖延供货,提供的商品型号、款式、产地与事先约定不符,商品不能达到广告宣传或产品说明中的效果,商品质量存在瑕疵,拖延办理退货手续等。
食品投诉居高不下
三季度共受理食品方面申诉97件,占申诉总量的10.5%,主要表现在商场、超市、食杂店等经营场所销售的红肠、干肠、罐头、红酒、奶制品等存在过期、变质、有杂质等情况。
装修建材投诉增多
共受理家装建材申诉84件,同比增长12.3%,反映的主要问题为商品存在暇疵,销售不规范、售后服务不及时,家装协议违反约定,销售“三无”产品等。
电信业务收费不透明
共受理电信收费问题申诉65件,占电信行业申诉的26.2%。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擅自更改、叠加增值业务,诱使终端用户被动上行,吸取消费者通话费用,收费标准不明确、不透明,延续业务存在霸王条款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