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10月8日讯 国庆节正值金秋,鹤城农民过得如何?忙些啥?庄稼收获得怎样?节日期间,记者驱车数百公里,穿梭在乡村,与农民零距离接触,亲身感受好政策、机械化、高科技带来的无尽喜悦与快乐。我们在其中采撷几朵靓丽的浪花以飨读者。
稻米粒虽小真来钱儿
10月2日,记者驱车一路北上,来到富裕县友谊乡农民王晓光家。还没进院,笑声、歌声就已飘进耳中。“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啊……”王家哥几位一边哼着歌曲,一边往场院卸已脱完粒的水稻。小王介绍,他家种了300亩水田,虽说今年积温低点,但亩产仍不低于往年,平均一亩地少说也能打个1200斤。按眼下的市场行情看,今年纯收入少说也在10万以上。小王还说,“等水稻出手,就买台大机械,明年再外包些地,扩大规模,有规模才能有效益不是。”临别时,笑声、歌声仍在场院上空回荡。玉米咱的“金棒子”
10月3日,天气格外好。走进克山县西城镇农民戚英家,院内玉米堆成了小山。唠起今年的收成,戚英介绍说,由于采取机械收割,200来亩地只用了几天就收获完毕。今年,家里与往年不同种调整了种植结构,增加了玉米减少了大豆,玉米采用的是“吉单27”新品种,为了克服春季低温的不利影响,玉米采用的是催芽做水种植,出苗非常好。快上秋儿的时候,气温较高且降雨偏少,为此家里的喷灌设备显示出了威力,不到10天的工夫儿所有耕地浇了一遍“增产水”,庄稼长势格外喜人。虽说刚刚收获,但从目前的情形看,玉米亩产少说也能达到1350斤,大豆亩产也在400斤,比去年明显高出了一大截。问起今年能收入多少,戚英家一乐伸出两个巴掌,10来万儿,玉米当今已变成了“金棒子”。
整地蓄芳待来年

当记者来到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时看到,耕地里,凯斯485、维美德171等6台套大型联合整地机械撒开了欢儿,松、翻、耙、旋连续作业,机械过处,土壤一次性都达到了待播状态。
在地头儿,我们见到了村支书宋金贵。宋支书指着正在作业的机械说,全是大马力,而且歇人不歇车,昼夜开工,最先进的美国进口凯斯大型农机,单机每天深松复式整地可达1500亩。全村2万多亩耕地一周的时间就全部完成整地,实现黑色越冬。这也叫蓄芳待来年吗。而且整地结束后,村农机合作社又要到邻近村和周边乡镇挣“外快”。
采访中,宋支书告诉记者,从2004年起,村里对全村2万多亩耕地实施了“反租倒包”式的规模经营,连片种植给大农机作业提供了用武之地。反过来,大农机作业又促进了大农业的发展。到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7641元、村集体纯收入达到437万元,分别是新农村建设前的1倍和10倍,今年也一样会再蹿高。
葵花绽放效益高
10月5日,记者驱车回头向南,来到甘南县长山乡。在农民吴章山家,全家人正在晾晒刚收获的葵花。说起种葵花的事儿,老吴告诉记者,过去种地也和别人一样按老方法,产量上不来,自打前年开始按照县里提供的标准化要求种地后,收成与收入开始同步增加。去年,30多亩葵花选用的是县里有名的“甘葵2号”,到秋儿一上称,亩产380多斤,去掉成本纯收入有1.7万元入账。今年,老吴一使劲把标准化葵花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50多亩,采取的是县里统一要求的90厘米大株距种植,施的是县里统一提供的测土配方专用肥,葵花长的个顶个的壮实,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通过此次国庆走基层、进农家,看丰收话喜悦,一路所见所闻,使记者深深地感受到,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上给鹤城农业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而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必将驱动鹤城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奔向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