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马家沟倒提水历史将终结 明年“三沟”变清水河
2011-10-08 10:55:2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杜晓庆 张鸣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临时给水管线正在向何家沟注入清水。


三沟清水水源工程深夜施工现场。
 

李迪/制图

  东北网10月8日讯 10月1日,就在全市人民欢度国庆之际,城西“臭名昭著”的何家沟,开始为全线流清水进行最后的“冲刺”。

  从浊到清,何家沟率先华丽转身。紧接着,将是马家沟,还有信义沟。经历了花巨资倒提水、截污管线又溢污、下游整治上游排污等痛苦岁月的“三沟”,开始真正的跃进。

  10天倒提水

  “流走”20万

  蜿蜒绕城的季节性内河马家沟,总是想给哈尔滨人带来惊喜。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哈市曾对马家沟河进行过四次局部整治,但因缺乏总体规划,都没有达到根治的效果。

  1996年的综合整治,是最著名,也是历时最长、耗资最大的一次。有人曾形容“10年9个亿流进马家沟”。为了迅速让市民看到清水,在设计并不十分合理的情况下,2004年沟内终于出现清水,当然只是“局部”。

  据当年参与过马家沟综合整治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马家沟城区段内宝贵的清水来之不易,一直依靠上游工农水库向下游注水及马家沟入江口处的松花江水倒提来保障。马家沟上游工农水库由于是天然蓄水和地表径流,库存极其有限,如果向马家沟注清水,就要与水库承担的农田灌溉“争嘴”,所以基本是个“摆设”。为此,松花江水倒提入马家沟承担沟水变清的重任,每一次提水,需要10天时间才能送到城区段上游的任家桥,倒提水进入马家沟,一次需耗资20万元,但只能保证马家沟10天左右的供水。而要保证马家沟有水,需要每日约1.5万吨清水的径流量,每年我市需从松花江提水3次至5次,年耗资均在百万元以上。

  尽管如此,为了给城市赚足“面子”,10天就能“流走”20万的倒提水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三沟”截污

  “全攻略”

  马家沟每次20万元计的宝贵清水,是许多人心中的痛。

  受时代、设计力量、人员更迭、资金等多方面限制,马家沟综合整治的工程设计虽然是一个时代的“样本”,但并不是最先进的“样本”。去年,我市新一届政府开始了“三沟一河”的综合整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三沟一河”改造进行重新审视和梳理,由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担纲总设计的“三沟一河”清水水源工程,开启了“三沟一河”整治新纪元。

  从马家沟整治的成功经验来看,最重要的就是截污。“三沟”整治的新方案,均是先把污水通过两岸修建的地下污水截流管线,从沟中截入地下,然后送到下游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此前,我市三沟中,只有马家沟城区段,实现了这种截污。

  记者从市供排水集团“三沟”清水水源工程建设指挥部了解到,截至10月1日,马家沟全线截流管线建设基本完成,信义沟截污正在进行中,何家沟东沟截污全线完成。按我市“三沟一河”综合整治总体规划,今年年底,“三沟”截污将全部完成,截污工程配合“三沟一河”河道整治工程同步进行。截污完成后,“三沟”先期将变成干沟,从干沟再变成清水河。

  何家沟清流“样本”

  在何家沟内,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程———清水水源工程目前正在昼夜推进。

  这条主要流经哈市西部地区的臭水沟,以埃德蒙顿路上的一座桥为“分水岭”,自此桥,何家沟分成东沟和西沟两条支流。

  9月初,何家沟东沟截污完成,河道整治已完成大部分,东沟的干沟内具备了跑清水的条件。我市决定率先在何家沟东沟实施清水水源工程。据市供排水集团“三沟”清水水源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张波介绍,9月初,何家沟东沟清水水源管线开始建设,截至9月30日,已完成80%的管线铺设工程量,共铺设了3800延长米的清水管线。东沟的清水水源,将由松花江第二水源地提供,二水源的江水通过管线送至学府路上的哈市第三水厂,然后由三水厂对混浊的江水进行简单净化处理,成为浊度20度以下的清水。清水通过第三水厂的泵站,进入5500延长米的输水管线,最终送达何家沟东沟源头———南岗区哈达屯,清水自此流入何家沟东沟。

  9月29日早8时30分,学府四道街至东沟入江口处,通过临时管线已经实现清水流淌。据市供排水集团“三沟”清水水源工程建设指挥部统计,何家沟东沟全长5500米的清水管线,目前已完成3800米,能贯通流淌清水的管线目前已达2680米。何家沟东沟全线清水水源工程完工后,可实现每年4月末———10月全沟流淌清水。

  “十一”大穿越

  “十一”期间,何家沟东沟清水管线穿越工程行进到最艰难之处———哈尔滨学院段,并完成大部分工程量。

  清水管线在穿越哈尔滨学院时,遇到穿越距离长、地形复杂、构筑物多等现实困难。为了不影响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职工生活,这个特殊区域采取了非开挖式的顶管施工技术。哈尔滨学院的穿越工程正逢“十一”,为了尽量给学校减少负担,哈尔滨供排水集团的施工人员24小时昼夜施工、文明施工,受到教职员工好评。就连校园里的大树,施工中都采取管线绕行的方式,没有让一棵树断根或被迫搬家。

  与何家沟清水水源工程实施同步,哈市“三沟一河”指挥部正在何家沟东沟内进行叠水坝工程施工。由于东沟内刚刚流淌不足10天的清水水浅、流速快,做完叠水坝之后,可以使“快水”减速,形成一种清清小河缓缓流淌的效果。

  倒提水历史终结

  每天2万立方米的清水,近日正汩汩注入何家沟东沟。明年,何家沟西沟、马家沟、信义沟全线也将注入清水。届时,我市每天需向“三沟”注入清水15.9万立方米。三条臭名昭著的“内沟”将全部变成“清水河”。

  市民备加关注的马家沟,其倒提水的历史即将终结。虽然,马家沟清水水源工程可行性报告正在审核中,“十一”期间马家沟内的清水依旧是倒提水方式所得,但这种“倒提”即将终结。

  据张波介绍,由于近年来马家沟截污工程只完成了城区部分,污水入地下管线截流处理之后,一遇上游污水量增大时,污水就会从地下截污管的连接井处向外溢,形成“污水溢流”,使马家沟在截污之后依然会经常出现跑臭水、流绿水现象。按“三沟”清水水源工程规划,马家沟将采取两种方式获得清水水源:一是将改变过去由水库单一供水的方式,改由工农水库与磨盘山输水管线调节水联合供水,解决了马家沟用清水与农田灌溉用水“争嘴”局面;二是马家沟流域三合屯(马家沟中段)处,将建一座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5万立方米的上游污水,污水处理变清后直接注入马家沟三合屯下游段。使用处理过后变清的污水,也节省了清水水源的注水量,结束了过去从马家沟下游倒提松花江水的历史。

  何家沟东沟、信义沟则由磨盘山输水管线调节水、磨盘山净水厂排泥水、平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达标水等提供清水源。

  “三沟”流清水,钱从哪里来?据介绍,“三沟”清水水源工程总预算资金达3亿余元,我市将通过财政拨款、贷款、BOT等多渠道融资。

  从浊到清,“三沟”的华丽转身让几代人苦盼、痴守了几十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这三条千年雨水冲刷出的历史沟壑,曾留下古代女真文明的烙印,也曾彰显哈尔滨的千年文脉。守着“三沟”的哈尔滨人,没有一天不盼望它们清澈流淌。

  在经历了痛苦的花大钱买面子之后,“三沟”迎来了新一轮改造。这次改造,吸取了马家沟当年综合整治的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源头活水,固渠清河净。

  “源清流洁,本盛木荣”。一个亲水时代正从容地向我们走来。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