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走基层】省公路勘察设计院第三设计公司纪实
2011-10-09 09:59:27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杨林川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伊绥高速 依随自然”东北网记者 杨林川摄
  编者按:对省公路勘察设计院第三设计公司采访的几天中,每每听到总经理谢雄、副总经理赵振国以及其他同志的故事时,记者都是眼含热泪的。走基层不仅让记者看到了三年决战的成就和交通人的伟大;更深刻体会到,我省交通建设三年决战之所以能够决战决胜,之所以能够树立丰碑,是这些平凡英雄们用他们的专业操守和战斗品质换来的,是他们舍弃个人利益、奉献全部身心换来的。

  记者 杨林川

  东北网10月9日讯 再次来到伊绥高速,记者又有了新的感受、新的收获。伊绥高速独具特色的分离式断面,在保护珍稀树种的同时,更让人欣赏到了不同层次的景色;位于马永顺林场内,省内最大的服务区——日月峡服务区,集休息与旅游功能于一身,让旅途劳顿变作休闲观光;伊绥高速岛状冻土分布广泛,性状复杂,他们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保护了沿线的湿地风光。而这一处处醉人的景色得以完整保留,这一道道棘手的难题得以有效解决,得益于伊绥高速的勘察设计单位——省公路勘察设计院第三设计公司全体同志不分昼夜的辛苦工作和精益求精的专业操守。

分离式断面。东北网记者 杨林川摄

  分离式断面设计保住珍稀树种

  伊绥高速伊春地段地处植被茂密、珍稀树木众多的小兴安岭林区。伊绥高速建设之初就推出“伊绥高速,依随自然”的建设理念,把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到建设全过程。

  第三设计公司的设计人员每天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开始穿越原始森林,沿路寻找珍贵树种,利用几个月时间,给817棵大树编号,系上红丝带,建立档案。在路线设计时,为了保护这些珍稀树种不受损害,采用了近40公里的分离式断面,同时,在视觉上,从一条路透过树林看另一条路,再向远处山峦望去,更让人体验到高低错落的景观美。“这40公里的分离式断面,使我们的工作量足足增加了一倍,而我们的时间是很紧迫的,因此,清晨刚出太阳,我们就开始工作,直至夜幕降临”,第三设计公司总经理谢雄平静的讲述着。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得知了这样一些事:伊绥高速的设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谢雄与公司的同志们每天白天进行外业测量工作,晚上简单吃过饭后则处理文件和仔细翻阅测量笔记,思考下一步工作,直至凌晨1点,有一次在测量现场犯了牙疼病,由于没有时间去医院突然病情加重,一夜之间整个半边脸由于剧烈的疼痛肿胀了起来,由于肿得历害连吃饭喝水都变得很坚难,同志们劝他赶紧去医院打针,但他却说没事,硬挺着这种钻心的疼痛坚持工作,不肯休息,他用手捂着肿胀的半边脸,眼睛里布满红血丝,仍然和大家一起工作到深夜。


即将建成的日月峡大型服务区。东北网记者 杨林川摄

  打造日月峡大型休闲度假服务区

  在伊绥高速日月峡大型休闲度假服务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的忙碌,有的在抹灰,有的在贴磁砖,有的在室内进行装饰,整洁平坦的服务区公路在茂密森林的伴护下向远方伸去……

  马永顺林场周边翠山环绕、溪水潺流,伊绥高速公路恰也穿越其中。设计五处在设计时,决定在日月峡选择一处可以环看四周的山中谷地,建造一处以休闲旅游度假为主的大型服务区。日月峡服务区的建造不仅丰富了伊绥高速沿线的景观设置,更加使得这一地域的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日月峡滑雪场、依吉密河漂流这个“景区带”提档升级。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位于小兴安岭南麓的日月峡拥有凉爽宜人的气候,清新富氧的空气,旖旎多姿的风景,今后必将逐渐成为全中国的避暑度假胜地。因此,我们为日月峡服务区未来的星级酒店、野外拓展训练及登山场地、高尔夫球场等各类设施预留空间及规划方案”谢雄娓娓道来。

  攻克岛状冻土层难题保护沿线湿地风光伊绥高速公路伊春段有近5公里的岛状冻土层,随着气候变暖加之伊春林区雨水丰沛,岛状冻土层融化速度加快,地质复杂不可控因素增加,会出现热融沉陷、路基不均匀沉降、冻胀、路面开裂、桥涵构造物扭斜等一系列病害。


 
第三设计公司总经理谢雄接受记者采访。东北网记者 杨林川摄
  第三设计公司的同志们认为地质选线是最重要的环节。为了尽可能避开埋藏在地下的众多零零散散的冰岛,设计人员首先以黑龙江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分区图为依据,并针对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多分布在沟谷湿地、半山缓坡,地表保水性好,喜生长蓝莓,有“醉林”形态等种种地表特征,进行冻土范围实地普查,初布划定冻土分布范围,初选路线走向。

  随后,按照初选的路线进行实地地质调查,以往冻土地质调查需要大型钻探设备配合,进场困难,效率很低。“三年决战”中设计人员首次应用了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仪等设备进行冻土勘察,并研制了专业小型人工钻具。这些新的设备可以方便地到达现场,准确划定冻土分布范围,并据此进一步优化路线方案。伊绥高速约有20公里长的旧路位于多年冻土区域内,而经地质选线后的高速公路仅有4.87公里穿越了多年冻土区域。而后对岛状冻土区域设计人员们又创造性的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这样使得沿线的湿地风光得以完整保存。

  赵振国是第三设计公司负责地质工作的副总经理,他带领路基路面组进行了详细、大范围的地质选线工作,为防止多年冻土段的遗漏,保证工程中不留下质量隐患。设计伊绥高速的一年中,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顾及家里,把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完全地交给了妻子。一次妻子腹部生病手术后,他陪妻子在医院只住了两天,就把妻子动员回家用药,而这样他就可以回到设计现场了。他离开家时回头向楼上看了一眼,无意间他发现爱妻正扶着窗台向他挥手告别。那一刻,有泪不轻弹的七尺男儿却泪流满面。“想想那些就心酸,但再看看我们现在设计的这条景观路,值!”。

  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在黑龙江调研期间,来到伊绥高速时指出“在设计上,针对黑龙江地域特点,体现设计是作品的思路,而不是产品。使公路的线形美、建筑美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公路建设的成果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成为景观路、生态路,也体现了公路先进的建设理念。能把设计和自然结合在一起,能把线型自然的和沿线的地域条件融合在一起,我认为这是最佳的设计。”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