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兴安岭
搜 索
生命之光在“高寒禁区”闪耀
2011-10-12 11:03:13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李志 王树和 田澍良 刘晓龙 徐春华 撰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17载龙江奔波之路,风尘苦旅,备尝艰辛;17载公路建设生涯,鞠躬尽瘁,屡立功勋。他的离去,龙江肃穆,兴安悲鸣,中国最北的高速公路上永远镌刻下了他光辉的事迹,他的生命之光在“高寒禁区”闪耀——记原漠北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总监办主任霍洪波

  就在中国最北的高速公路——漠北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后不久,9月30日,记者亲自乘车体验了一回它给“高寒禁区”带来的全新感受。

  漠北高速公路施工指挥部工作人员一边驾车一边介绍,漠北高速公路是一条旅游公路,施工过程中,三千漠北高速公路建设者把保护好每一棵树木、每一片湿地都当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2011年春,全线参建者共同参与植树,为壮美的青山再添一片新绿,这片树林还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洪波林”。

  “洪波林”?这个名字究竟如何得来?背后又有怎样的一段故事呢?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来形容原漠北高速公路指挥部总监办主任霍洪波一点都不为过,“三年决战”中,他勤勤恳恳,倾尽全力,最终积劳成疾,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洪波林”正是为了纪念这位英灵而得名。

  2009年5月19日,霍洪波出任漠北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总监办主任。此时的他,已然走上了黑龙江工程学院华正监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的岗位,诸多条件优越、待遇较高的建设项目正在等他挑选,可他却毅然决然地来到素有“高寒禁区”之称的大兴安岭,进驻漠北项目。

  对于为之不解的人,霍洪波给了三个理由:漠北项目条件艰苦,副总经理出任监理办主任对大家是一种精神鼓舞;丰富的工作经验可确保监理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工程质量;准备用3年时间完成“多年冻土段路基桥涵施工研究”,实现学术上的重大突破。

  进驻漠北高速公路项目之后,霍洪波始终坚持每天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带来安全和质量隐患的环节。他总是说:“对于质量问题,应‘死看死守’;对于安全管理,应‘无时无刻’”。毫不夸张地讲,漠北项目每一座桥涵构造物,他都亲自检测过,每一名技术和管理人员都接受过他的意见和要求。

  “工程质量好坏,细节决定成败;不需豪言壮语,行动胜过表态”,霍洪波这种极度关注细节的行为,渐渐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感染着所有漠北建设者。

  对潜心致力研究的霍洪波来说,开展技术研发,他从未停止过。针对加漠公路漠北段(漠河机场——北极乡)全线碎石土路基填筑施工,他创造性地提出,“弯沉仪检测”和“沉降量检测”两种方法同时进行,对压实度加以控制,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

  自漠北高速公路项目开工之初,霍洪波便开始着手准备,为撰写冻土段路基处理方面的论文积累资料。他还不忘告诉下属,漠北高速公路项目的艰难险阻是开展技术研发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大家一定要抓住机遇,力争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公路建设辛苦异常,危险自是不必说,危急时刻,平易近人的霍洪波也表现出了威严果决、斩钉截铁的一面。2009年7月15日,漠河县遭遇十年一遇的大雨,地处大林河岸边的B1合同段驻地被洪水围困,数百名施工人员处于危险境地。没有任何迟疑,霍洪波立即率领三个监理单位的全体人员赶到现场实施营救,救援持续了一整夜,他站在雨里指挥了一整夜,被围困的人员终于脱险。

  在漠北高速公路施工工地,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一幕,霍洪波刚刚拔掉静脉注射器,立即便投入到检查之中……

  长年奋战在艰苦的施工一线,霍洪波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疾病,曾先后两次病倒在施工现场。漠北指挥部领导曾经专门咨询专家对霍洪波的病情进行了分析,并多次劝说他卧床静养,但长期养成的高度负责精神,支撑着他的身体始终坚守在施工一线,从未离开过漠北项目。

  可是,生命需要休息,人毕竟不是铁打的。

  2009年10月11日深夜,为了解决夜间施工的技术难题,霍洪波带领监理人员对漠北项目进行了全线施工巡查,当他返回驻地时,已经是次日凌晨3时,片刻休息后,又起身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之中,因为他深深地知道,这条路需要自己,他要对路的质量负责。

  又是一整天过去了,连续工作近40个小时的霍洪波疲惫至极,心脏病复发,经抢救无效,2009年10月13日凌晨,这位为龙江公路建设屡立功勋的杰出人物离开了他所钟爱一生的事业,留下了他年逾古稀的父母和嗷嗷待哺的女儿。

  作为儿子、作为父亲,也许霍洪波并不合格,但他却为巍巍兴安的公路事业燃尽了自己的生命之烛,而那片以“洪波”命名的树林正在告诉人们,这条通往中国最北的公路将永远铭记“霍洪波”这个名字。

  优质放心路安全一片天

  9月30日,迎着岭上的寒风,记者踏上了中国最北的高速公路——漠北高速公路。一条平坦、宽阔的公路呈现在眼前,驱车行驶途中,没有任何大幅度颠簸,工期仅三年,施工条件如此艰苦,公路建设如此壮美,这让记者感到惊叹。

  众所周知,大兴安岭是全国纬度最高、气候最寒冷的地区,每年无霜期仅为86.2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0摄氏度,在位于北纬52度以上的“高寒禁区”上,要修建这样一条高质量的道路,难度有多大?施工单位付出了多少努力?

  漠北高速公路指挥部的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

  自漠北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实施以来,漠北高速公路指挥部根据分项工程特点,紧紧把握施工质量控制点,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保证了公路质量。

  针对路基填料呈多样化的特点,指挥部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分门别类地研究制定了详细的路基施工工艺和检测方法。组织路基施工单位与陕西中大集团就租赁重型压实设备问题达成协议,全线每个路基合同段均投入1台自重28吨、最大击振力81吨的振动压路机到路基施工中,这种设备的投入对增加路基压实效果、保证路基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借助交通运输部水泥混凝土滑模施工专家的技术指导,进一步完善了水泥混凝土施工工艺。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配合比和外加剂掺配数量、水泥混凝土现场坍落度及面层摊铺厚度和平整度。建立了桥面系施工的业主检验制度,做好路面面层和桥面的衔接,从确保几何尺寸入手,提高排水、防护工程的实体质量和外观质量。采用潜孔钻机,解决防撞护栏立柱打入困难的问题。

  整个施工期间,降雨频繁,给正常施工平添了很多困难。针对这一实际,指挥部要求各取料场配备数量充足的苫布,并提前集料,降雨前将料堆利用苫布覆盖,雨停复工后,再将该部分填料用于路基填筑施工。各涵洞位置都架设了防雨棚,各施工单位开挖了临时排水沟,监理单位加强填料的含水量检测,杜绝了不合格填料用于路基填筑。

  为做到“以试验检测数据”来衡量质量好坏,指挥部专门组织业主中心试验室对四家监理单位进行了联合检查,对试验室、养生室、仪器设备、检测人员资质等内容进行详尽检查。依照施工技术规范对检测方法和频率进行了明文规定,确保检测数据及时、准确。此外,指挥部还设置了监理工程师专项奖金,奖金直接发放给责任心强,工作出色的监理工程师,以资鼓励。

  内业管理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基于这一认识,指挥部先后组织三次专门的内业培训,对内业填写作了统一的规定,从纸张品牌到每一张内业表格的填写内容均做出了细致要求,对表格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邀请了省交通厅内业方面的专家和其他指挥部内业管理经验丰富的内业工程师赴漠北项目进行现场指导。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