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顾硕
金秋十月,三江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满载收获、满载欢欣,建三江管局围绕领跑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创先争优,让党旗照耀三江大地。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管理局,每年生产的粮食,如果每天用一辆专列外运,5年也运不完。
一个只有20万人口的管理局,在不足十年内推出了3个全国劳动模范,6个“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个全国种粮标拴,一个全国道德模范。
一个在中国地图上都找不到的管理局在中国现代化大农业上创造了12个全国、乃至全世界之最。
这些个看似不可能的事实来自于一个坚强的中流砥柱——建三江管理局党委。就是这个党委带领全局500余个基层组织,12000名党员,20万人民群众,在中国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上创造了不朽传奇。
|
建三江管局党委在创先争优中进一步开展“党建模范区千里示范带”特色党建品牌,以管局为中心,分别与前哨、八五九、勤得利、鸭绿江大兴五条公路干线,串联15个农场,打造1500里的党建示范带,在示范带上培植大五党建特色板块、10个党建示范基地、100个党建工作特色示范点、200个党员发展现代农业示范户,2000个绿色米都党员先锋岗。推进了全局政治、经济、社会的大融合、大发展、大跨越。 今年上半年,全局实现生产总值19亿元,同比增长50.8%;实现工业增加值7.5亿元,同比增长114.3%。让全管理局20万人民切身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巨变。
“党建示范点建设只是一个点的建设,如果就示范点抓示范点,很难有综合的收效。”建三江管局党委委员、组织部长牟秀玲说。
分局党委根据三江的实际,遵循“由点及面,多点成区,连区成带”的原则,首先精心培植一批党建示范点,然后依托党建示范点,规划建设党建工作示范区,再通过示范区连接形成党建工作示范带。从西至东,依次培植了局直铁南开发区“两新”组织、局直街道、社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洪河农场城乡一体化、七星农场党建载体建设、胜利农场公推直选基层党务干部及民主选举管理区行政干部等五大党建特色板块。
|
党建模范区千里示范带一经形成,立即“开花结果”,青龙山农场就是最好的证明。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之初,青龙山农场党委就把为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作为一项硬任务,切实抓在手上。经过青龙山农场党政一班人的深入调查,他们找到了发展相对缓慢的症结。找到病因,青龙山人敢于对症下药,因“人”施治。在今年农场职工代表大会上,他们提出了“建设寒地黑土第一稻,打造白桦新城青龙山”的目标。于是,他们大力发展优势种植业,今年实现旱改水7.04亩,将以新增15.3%的面积,为农场和农户做出增效400多万元的贡献。
|
八五九农场葛柏林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示范户”,他弃官办起开放性家庭农场在整个管局可谓家喻户晓,该家庭农场党支部于2004年7月1日成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支部凝聚力。创新推行绿色养老制度,2年内植树10万株以上,并实行了林权分解,现在在这里工作的职工每人有1万株养老林。葛柏林家庭农场党支部,通过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加强载体建设,修建了300平方米职工宿舍,建立了篮球场、乒乓球、台球室,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
全省十佳农民工、洪河农场七区主任张士奎,总局优秀共产党员徐元林,勤得利农场优秀共产党员康金环,八五九农场全国十大种粮标兵葛百林……这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党员示范户使整个示范带上的典型涵盖各个领域,让不同类型党组织、不同行业党员都能找到学习的目标、赶超的对象。
道路宽了,街区净了,房屋高了,汽车多了,腰包鼓了,百姓笑了……在创先争优的热潮中,建三江人们了解到什么是物质生活的富足和精神食粮的殷实,让人们真切感觉到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
建三江管局党委书记陶喜军表示,管局党委将结合三江的实际,围绕着发展,围绕着和谐,围绕着为基层百姓服务抓创先争优活动。抓整体搬迁之后,生产生活服务的配套,做好相关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抓扶低共富,鼓励诸多地管理人员、种地大户让出了一部分土地,给那些资源相对比较少的农户,从而增加他们的资源和效益,强化各级组织为基层百姓服务的意识。促进发展,促进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