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0月18日讯 宝清县地表径流的水量有限,只有一条挠力河,远远无法满足水田灌溉的需要,只能抽地下水才能完成大面积的水田改造。作为农业发展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先行产业,宝清县农村电网完善化力度非常大,两年内新增66千伏变电站4座,新增容量45200千伏安,打破了低电压“瓶颈”,同时新增66千伏线路65.73千米,10千伏线路335.28千米,水田不再追着线路“跑”,实现了真正意义的“送电到田间地头”,农民“旱改水”的期待也由梦想变为现实。
北岗村村民龚老汉说,今年他和周边几家的500亩旱田准备全部改成水田。 “国家惠农政策越来越好,尤其是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较以往不知好了多少,农民哪有不富的道理啊!”龚大爷的话代表了宝清农民的心声。
农田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到底有多重要?笔者在走访宝清县青原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时找到了答案。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这里将建成高标准水田1.91万亩、旱改水0.7万亩、水田改善1.21万亩。项目建成后,1.7万亩土地将全部实现节水性直流灌溉,粮食平均亩产将由原来的348公斤提高到600公斤,总增产粮食481.2万公斤,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年增加农业总产值878.4万元,纯增农业收入700.3万元,人均收入增加3288元。
“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将成为宝清县另一张闪亮的名片,招资引资落地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由村集体开办的股份制企业、“洗脚上田”的农民合作经营的“生态农场”,三足鼎立,共同形成了宝清县“大农业”上、中、下游的互补型产业链。
碧水清天“湿地旅游”蓄势待发
作为三江平原防洪除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头桥水库是下游宝清县城及龙头桥灌区的重要水源地,主要功能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并为正在建设中的宝清煤电化项目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成为水与电成功“联姻”的又一段“佳话”。
正在建设的宝山输变电工程正是“龙头桥水库”的配套工程,现已进入施工的冲刺阶段。“龙头桥水电站转供变压器容量500千伏安,而由其供电的区域电力负荷达到1200千瓦,严重过负荷,为临时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临时把转供变压器容量增为1600千伏安;随着龙头桥水库旅游区的发展和鲁能取水工程的建设,这一地区在两年内负荷将达到1200—5000千瓦,因此宝山变的主变容量为6300千伏安,主变基础考虑增容设计。”工程负责人、宝清县电业局总工程师王显吏说。宝山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与下级电压整工程的投入使用,将彻底解决宝山和龙头桥水库周边地区由龙头桥水电站转供电和转供变压器容量不足的问题,释放此地区巨大的用电潜能。有了充足的电能保障,龙头桥水库区域内正在进行旅游区的规划建设,祖祖辈辈的渔民们,都跃跃欲试当老板。赫哲族的付佳河是水库的“资深”渔民,以前打鱼只是卖给收鱼的二道贩子,非常有超前意识的他,也正在做着自己的“五年规划”:先投资10万块钱开一家江水鱼的饭馆;经营顺利效益好的话,再买一条船,自己与儿子两人打鱼,让女儿办个小厂,上两条鱼松生产线,产品可以批发给县里的大超市,自家的饭馆也可以代卖,算是自产自销“一条龙”了。
“宝清物华天宝,有着丰富的资源,以前吃干榨尽的发展方式已经落后了,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旅游产业,实现循环经济,真正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宝清县委书记张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