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0月19日讯 从大豆摇铃到稻花飘香,这个秋天,对于同江市乐业镇曙平村46户农民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年初以来,他们将自家的1000余亩耕地集中连片统一流转给农场进行旱改水,通过土地集体流转,一样的土地产出了不一样的效益。
曙平村耕地面积少,并且都是小机械耕种,产量、效益始终不高。乐业镇党委、政府与周边青龙山农场实行“场市共建”,2010年10月,曙平村46户农户采取“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将紧邻的一片土地整体流转给农场进行旱改水,承包期为4年。
乐业镇把这块流转、共建的土地定位为千亩水稻精品示范园区,加强对园区的技术指导,镇里向园区派驻一名副镇长专职负责协调联系工作,又派驻两名农业技术人员长期开展技术服务指导;青龙山农场向乐业镇派驻一名挂职副镇长和一名农业技术员。从春季整地、育苗到后期田间管理,全程都有农场的技术人员指挥作业。
园区严格按照农场高、优农业标准管理模式,生产环节、生产标准、管理模式与农场同步,实行统一整地、供种、播种、收割,旱改水地块实现了条田化,做到池埂平直、池内平整、渠水畅通。同时,推行农场“高光效宽窄行三浇水”等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工厂化有氧恒温催芽车间,实现了工厂化育苗。多次召开现场培训会,组织稻农观摩学习农场的“风口放裙”、“三看浇水”、“温度监控”等技术。预计今年每垧产量可达3万公斤。
乐业镇党委书记李兴泉介绍说:通过土地流转,学习农场先进经验,抓科技、抓规模,提高了全镇水稻种植技术标准,辐射周边水田5万亩,起到了示范一村带动一镇的好效应。
同江市临江镇农民也把土地流转作为增加效益的有效手段。临江镇富有村、春华村两村农民凭借土地大面成块、地势平整、与农场相邻、村内灌渠完善等优势,与农场职工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将两村2.3万亩旱田承包给农场职工,今年全镇粮食喜获丰收。农民们总结说土地流转有三大好处:一是解决了两村农民实行旱改水无大型农机、资金短缺等难题。二是解决了两村农民外出打工的难题,实现了既得土地租金又得务工工资。三是学到了农场的先进水稻种植模式,真是“一举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