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10月20日讯 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建设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五项文化惠民工程,更为齐齐哈尔市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随着齐齐哈尔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城乡覆盖,文化惠民让群众如沐春风。
五项文化惠民工程让百姓生活更充实
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长青村的农家书屋,记者看到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想致富先翻书干啥心中先有数”,下联是:“政策好常看报时间一长都知道”,横批:“农家书屋”。村民说这是他们的心里话。
听说记者专门来采访农家书屋,来还书的村民单丽梅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养猪由于不懂科学养殖,造成了很大损失,自从有了农家书屋,有空就往这儿跑,这里有文字、有图片、有光盘、有电脑,跟老师手把手教一样。半年多来,依靠在这里学到的知识,使养猪成本降低了,猪生病少了,肉质好了,效益提高了。现在我还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用养殖带动种植,种植促进养殖,走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这都是农家书屋的功劳。”
文化惠民不仅体现如此,坚持多年的“文化下乡”活动,让基层群众既能欣赏到艺术家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有了与艺术家们面对面的交流,对理解艺术作品、掌握艺术技巧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龙江县文体局局长姜鹏说:“市群众艺术馆的声乐舞蹈部专业老师经常到对宝村进行业务辅导,帮助村里组建了一支小型的文艺演出队伍,还送来了乐器和演出服装。现在茶余饭后、农闲时节,村民们都来看文艺队的演出。”
“老年之夏音乐会、鹤城学子音乐会、周末大舞台等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吸引了各年龄段文艺爱好者的参与,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现在,老年人生活充实,精神愉快,使家庭更和睦了,邻里关系、婆媳关系更和谐了。”龙沙区青云社区书记岳金萍说。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在各社区、各活动点开展的如火如荼,成了各界群众周末里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器乐展演周民族管弦乐专场、交响乐专场、独奏重奏专场演出,让群众欣赏到了高雅艺术。
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以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方式为重点,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经过几年的建设,齐齐哈尔市已初步形成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村有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化活动中心的新的文化惠民工程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舍109个,占123个乡镇总数的88%。
组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64个,建成村级农家书屋920个,占全市1255个行政村的73%。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10个,延伸村级服务点1255个,占行政村级总数的100%。农村无线广播电视实现全面覆盖,有线电视村通率已达60%以上。已建成街道文化活动中心26个,社区文化活动室73个,各类休闲文化广场93个。
市图书馆农家书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启动,已录入2007—2010年全市7区9县(市)920个农家书屋2万余条资料信息,为齐齐哈尔市完善农家书屋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良好基础。市图书馆还开通了黑龙江省西部最大的全国信息共享工程齐齐哈尔分中心,建立了“绿网教室”,配备了“网络指导员”,用软件封锁不健康网站,构筑绿色网络。《光明日报》及文化部《文化信息》中均作了较详细的介绍,省专家检查组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是“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楷模”。市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共举办各类展览近百个,观众50余万人次。市博物馆还被文化部授予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