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1日讯 针对近期哈尔滨市接连发生多起涉及环卫工人交通事故,交警部门高度关注,对此类交通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归纳总结,不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全力做好安全预防工作。近期,交警部门又推出重点路段及特殊时间段“跟踪作业”、专项整治不安全驾车行为、深化交通安全宣传、协同环卫部门强化安全管理、科学调研提供决策依据等举措,最大限度为环卫工人提供安全保障。
据介绍,此次针对环卫工人群体的交通安全保障工作措施将与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有机契合,确保在保护环卫工人安全作业的同时,强化特殊时段管控、严查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四项新举措分别为:
——科学调整警力部署。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环卫工人作业时间、地点及规律,调整各大队警力部署,配合环卫作业时间和地点,组织警力在凌晨5—7时和夜间20—22时出勤,消除交警管控盲点盲区,并在重点路段设置巡逻警车、警示灯、警示牌,警示过往驾驶人安全慢行。
——展开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早、中、晚专项整治行动,针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驾车拨打电话等交通违法行为,采取定点管控与巡逻纠违相结合、现场处罚与非现场处罚相结合、传统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查处,严格依法上限处罚,消除环卫工人作业时的交通安全隐患。
——深化交通安全教育。组织宣教民警定期深入辖区内城管、环卫等部门单位,召开交通安全研讨会、交通安全宣传会,讲授交通安全知识,加强环卫工人交通法规等安全知识的培训,增强环卫工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规范环卫工人作业。派出警力加强巡逻,督促环卫工人在道路作业时身着符合安全标准、反光性能良好的工作服;协助在作业区来车方向前不少于100米处设置警示标志;遇雨、雾、雪等恶劣天气时,督促环卫工人尽量减少人工作业、改用机械清扫,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安全系数。
此外,交警部门还将继续对造成环卫工人被撞事故的成因和隐患进行全面分析,针对之前发生的实际案例研究更加有效地事故预防措施,同时围绕加强立法保护、完善安全设备、增加机械设备、强化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上报市政府相关部门,为从根本上提高环卫工人交通安全保障水平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