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0月24日讯 日前,全省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现场会在牡丹江市召开,从城市到农村,牡丹江优美的环境、井然的秩序以及市民的文明素质,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牡丹江市把创建“三优”文明城市作为推进跨越争先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影响城市形象和制约城市发展的问题改起,及时发现问题,跟踪解决问题,创出了执政为民的形象,创出了“三优文明”这张城市名片。
对症下药力排“城市之疾”
“原本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的‘脏乱差’现象少了”、“公交站点统一规划搭上了站亭,既能遮阳又能挡雨”……看着眼前的变化,广大市民欣喜万分。的确,宽阔整洁的街道、明亮美观的路灯、繁花似锦的绿化带、错落有致的居民住宅、井然有序的集贸市场、快捷便利的市内外交通,无数个剪影让牡丹江城市风景线日渐完美。
说到这一切,还要归功于以整治“脏乱差”为重点的三大专项行动。在“清污”治脏行动中,牡丹江市加大投入力度,今年新增清扫保洁预算780万元,实行“机械清扫、人工保洁”相结合,提高街路保洁水平,并增设垃圾箱、中转站,实行垃圾定点收集、定时处理。同时,积极推进城市清扫保洁市场化改革,拿出一个区作为试点,委托深圳一家专业保洁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
在“清理”治乱行动中,牡丹江市集中开展了市容市貌、空中管线、市场秩序、交通秩序、运输市场等一系列整治行动,推进户外广告全面提档升级,集中清理城市“牛皮癣”5万余处,并通过“百日护游”、“平安雪城”、“春季护航”等治安专项行动,城市秩序明显改善,市民安全感明显增强。而在“清新”治差行动中,该市则着重加强机关和社会公共服务窗口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万人评百科活动”、“治庸治懒”等行动,先后3次对各县(市)区和市直机关150余个单位进行明察暗访,对29名机关工作人员实施了行政问责。
多管齐下绘就“城市之美”
行走在城市间,点滴之处,城市风情悄然溢出;方寸之间,城市品格无声传递。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创建工作中,牡丹江市坚持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这一目标,加大城乡建设投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城市的品位、市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新建和改造并重、市区与城郊并重、主次干道与背街小巷并重,秉承着这一原则,牡丹江市全面提高路面硬化等级和覆盖率,整修城区土路和破损道路,抓好人行道路铺装、排水管道敷设、亮化灯饰安装等配套设施,今年完成了29条街路13万平方米的裸土治理任务。并投入1.86亿元对重点街路进行综合改造,建设了太平路商业景观街、朝鲜民族风情街、俄罗斯风情街等特色景观街路。
依山增绿、靠水护绿、百园还绿、改造补绿、大树提绿、拆墙透绿,牡丹江市多管齐下,实施花草、树木、生态园“三进城”、140家单位参与社会共建“百园工程”,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今年新增绿地50公顷,植树170.8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4.58%、42.73%,居全省前列。此外,还相继新建和升级改造了明珠广场、人民公园、沿江带状公园等一批具有标志性景观效果的公园和广场。
文明风尚塑造“城市之魂”
提高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关键在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键也在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牡丹江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宣传“个人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的文明理念,大力弘扬“文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的精神,大力倡导“学会文明走路、学会文明开车、学会文明说话”的风尚,让市民在红绿灯下讲文明,在斑马线上知荣辱,引导形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以深入挖掘牡丹江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展示城市形象,助推城市跨越争先为目的,今年3月,他们面向全国广泛开展了牡丹江“城市形象宣传语”、“城市形象标识”、“市歌”、“市赋”征集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牡丹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提升了全体市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依托“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和“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三优”办、市公安交警支队举行了创建“三优”文明城市交通秩序整治誓师大会,命名了5个示范路口和3条示范街路,提升了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此外,牡丹江市还组织开展了百名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争创‘三优’文明城,志愿服务我先行”活动和文明礼仪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工厂活动,成立了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卫生整治、植绿护绿、设施维护、交通协管、文明劝导、礼仪宣传6支志愿服务队,并将每月第一个星期五设为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全民义务劳动日。今年,该市已开展大型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10万余人次志愿者参加活动,广泛的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牡丹江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牡丹江,这座处处充满文明之美的城市,更加宜居、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