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实用新闻
搜 索
冰城交警完善交通体系 年底前行人安全岛增至10个
2011-10-29 13:53:06 来源:生活报  作者:王慧东 何兴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刘志刚讲解LED动态指示牌

  生活报10月29日讯 提起交警工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执勤交警组织交通、整治违法时的忙碌景象,您是否留意过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科技应用、交通工程规划等交通基础保障性工作岗位上同样有着这样一批幕后交警,做着至关重要又鲜为人知的工作。26日,记者来到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了解了一些做着关乎你我、却不被你我关注的交警,他们在默默地诠释着“为畅通忠于职守,为平安勇于牺牲”的交警精神……

  1

  信号灯每年新增100多处

  哈市目前有710处交通信号灯,近两年随着路网日趋完善,信号灯平均每年新增100余处。哈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指挥中心副主任路宏伟告诉记者,信号配时正常调试周期少则三五天多则月余,涉及多天的现场全时段流量监测、反复三次以上不同相位间匹配性监测,还要调整相应标志标线,调试效果要延伸到整条道路甚至区域才能实现均衡流量目的,一秒钟的误差都可能造成交通不畅。

  25日,面对公路大桥开通后江北方向车流涌入、友谊路交通潮汐现象明显、北环路地区交通压力大的状况,经10天调研,交警指挥中心刘勇等交警对道里区上海路与友谊路交口信号灯配时重新调整,对该路口信号灯采取三种放行方式,目前该路口通行状况明显改善。26日,针对道里区经纬街沿线排流不畅的问题,交警对经纬四道街、经纬五道街的两处信号灯进行协调控制调整,调整后行人过街与车辆通行都得到了有效保证……

  据了解,目前信号灯失灵失效主要原因包括“刮打碰撞拉”的人为破坏、线路老化及城建施工损坏信号光缆三方面,城乡结合部是信号灯遭人为损毁的多发地区。信号灯维护及调试工作的技术含量高,工作枯燥,从事此类工作的交警每天分三组巡查路面,夜间设一组值班,保证全天24小时信号灯的运行,雨雪雾等特殊天则要增加巡查组数和时间,平均每天要排除30余起信号灯故障。

  2

  新设施获四项国家专利

  26日下午,记者在哈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设施大队见到了设施工程科的6名民警,“平时这个时候来,你根本见不到他们,他们基本都在晚高峰后出现,一直工作到凌晨,典型的昼伏夜出……”设施大队马政委说,平时为避免影响交通,维护施工安全,他们都在夜晚车流较少时施划道线、安装标识标志牌,科里6名民警全是“夜猫子”,也是交警发明家。正是这群人发明了四项全国首创,并申请国家专利现正在哈市全面推广,成为冰城交通的独有亮点。

  以设施工程科科长刘志刚带队发明的LED动态指示牌,于去年10月中旬率先亮相中山路,这是哈市交警发明的全国首个动态指示牌。在刘志刚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模拟演示的LED动态指示牌,“为了让交通参与者快速理解指示牌的含义,我们正在全市推广应用这种认读性、醒目度、公认度高的指示牌。”据了解,中山路和机场路已装上26块LED动态指示牌,先锋路拓宽后同时安上24块LED动态指示牌,目前全市已安装50块。“下一步,经交警部门实地调研,机场路零公里处新建环岛计划安装带有环岛标识的新型环岛LED动态指示牌,环岛处5个路口交织,动态LED环岛标识牌夜间更清晰,可增加行车安全性。”刘志刚说。

  去年12月6日,设施工程科的第二项发明派上了用场——哈市交警部门完成了宣化街与文昌街交口交通渠划,在号称“最复杂的路口”增加两处40米待转区,动态待转区标识牌提醒司机节省道路资源,增加了通行能力。

  今年8月24日,悬臂长23米的超长信号灯在先锋路沿线部分率先“上岗”,这是哈市目前投入使用的悬臂最长的信号灯,也是设施工程科的第三项全国首创发明。“近日,军工岗也增加了23米超长悬臂信号灯,全市已有15处这种新型信号灯了。”刘志刚介绍,超长悬臂信号灯灯杆为墨绿色,简欧风格,是专为先锋路这些“超宽”路口量身订制的,信号灯上闪烁的红绿指示箭头比旧式信号灯更加醒目。

  今年9月22日晚,设施工程科民警在中山路与民航路交口设置一处独立式行人安全岛,长约7米,宽约1.5米,配有信号灯杆及警示桩等设备,为行人过街临时歇脚用。据了解,该行人安全岛为我省首个,目前行人过街安全岛已申请了第四项国家专利。刘志刚介绍,下一步,哈市交警部门还将在哈平路、新阳路、经纬街、友谊路设置新的行人过街安全岛,预计年底前行人过街安全岛将增至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