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讯 哈尔滨市“停车之困”到底有多“困”?路边停车到底挤占了多少公共资源?乱停乱放到底让正常车流放慢了多少速度?截至8月底,哈市有机动车辆81万辆,却只有约14万个的停车位。停车供需比大约达到1:5,供需矛盾十分明显。车位难求在商业中心显得更为突出,因为车位少,一些车只好在商圈附近绕圈,给拥挤的道路雪上加霜;因为停车难,商圈附近的人行道上竟然车满为患,给过往行人和商家带来诸多不便;因为难停车,到了商圈车速就要慢、再慢、甚至停,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目前,因为停车难,哈市秋林地区、曼哈顿附近、教化电子大世界周边、船舶电子大世界周边、海城装饰材料市场等商业中心,已被交警部门认定为哈市交通拥堵节点。近日,记者走访了这几处交通拥堵节点,发现“停车之困”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症结与困惑,那是一个无尽无穷的连锁反应。
节点一:秋林地区
绕圈找车位让阿什河街成“慢街”
别看是支路,阿什河街却是秋林地区的“要道”。每天通往大直街、去往博物馆转盘道的市民,都要驾车奔走在这条街上,虽然它经常车流缓慢,但是驾驶员却“乐此不疲”,因为这是秋林商圈里去哪儿都近的、都方便的路。
司机王勇开出租车已经第五个年头了,现在每次听到乘客要去的目的地得经过阿什河街,他内心都会一阵纠结。走,阿什河街说不上啥时候就会行车缓慢;不走,又怕乘客说他绕道。“我们常把阿什河街戏称为‘慢街’,只要是节假日或者附近商圈搞促销,这里保准行车缓慢或者发生拥堵。”王勇指着阿什河街一侧道路上一字排开的汽车说,“就是因为这些车在马路边上乱停乱放,影响了附近的交通。” 停车难对秋林地区的影响有多大?附近执勤的交警们最有感触。每到春节前,交警朱长海都要多穿上好几层毛衣御寒。“那段时间,外地人都开着车扎堆到人和购物,商圈附近车位难求,直接影响附近街路行车速度,稍不疏导就会堵车。”朱长海说,因为停车难,附近车辆的流速最高时要下降80%。
秋林地区现在的泊车位数量是1000多个,而每天的需求量是两万个,泊车位严重不足。尤其周末更是一位难求,运气好可以赶巧遇到空位,等上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把车停好;运气不好,半个小时找不到一个车位也不是啥新鲜事。20日中午,记者就曾亲自驾车体验了一次秋林商圈的停车情况,结果花了20分钟才找到一个车位。
车主李华是一个刚刚上道不到一年的“新手”,她说每次去远大逛街她都不会开车去,因为在那儿停车简直就是“抢”车位,技术不过硬根本不行。
“秋林地区的地下停车场主要分布在远大、秋林国际和69中附近的建设街上,车位数量加起来也就200个左右。以前,由于停车难,在停车场入口附近经常有车辆滞留,影响了过往车辆的通行。所以,为了解决停车难,交警部门在阿什河街、邮政街、果戈里大街、建设街、国民街等街路的人行道或车行道上设置了800多个停车位。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哈市公安交通局秩序处停车场科科长夏强说,“秋林地区有两个特点,一是附近街道以单行为主,一是路边停车场多。所以,每到节假日停车量增大的时候,找不到车位的车辆就会沿着秋林商圈或者远大商圈周边的单行道一圈一圈地绕行寻找停车位。而在这些绕行路线中,果戈里大街、阿什河街、大直街都是经过几率较高的街道。而阿什河街又不像果戈里大街和大直街那样宽,所以车流缓慢和拥堵的现象就表现得十分明显了。”在夏强看来,增设路边停车场对于交警部门来说是没办法的办法。虽然在停车高峰时会对所在路段行车造成一些影响,但是如果不增设路边停车场,可能影响会更大。
节点二:曼哈顿附近
停车恶习让停车扎堆
21日中午,记者看到新一百门前的停车场里汽车一个挨着一个,几乎找不到空闲的泊位。等待泊位的车辆从兆麟街和尚志大街两个出入口进入,在夹道上一字排开,已延伸到了两边的街道上。
“大姐你要走吗?”一辆红色轿车的车主还没上车,夹道两边等待的驾驶员就大声问道。他们跃跃欲试地瞄准了这个即将空出来的车位。等红色轿车一离开,其中一个驾驶员迅速挂挡、上位、停在了泊位上;而另一个驾驶员只好悻悻而去,等待下一个空位。
“这样的停车画面每逢周末都会上演。”在兆麟街上执勤交警张福军颇为感慨:“只要停车场停满了车,进出口的车辆就会扎堆,对路面交通就会造成影响。”
张福军说,兆麟街一直是让交警们头疼的一条街。目前道里商圈的停车泊位主要分布在新一百门前、新一百楼上停车场、麦凯乐地下停车场、曼哈顿地下停车场、地段街、透笼街、买卖街、一面街上,泊位大约是2000到3000个。这里和南岗商圈停车情况不同,新一百商圈、曼哈顿商圈或者透笼商圈周边都有整块的停车场,但很多驾驶员却只愿意扎堆在几个地上停车场:如新一百门前停车场和买卖街停车场。
“现在有些驾驶员停车习惯很不好,就两个原则,一个是就近,少走一步是一步;一个是省钱,能只花5元钱就不会选咪表或者商场按小时计费的停车场,以新一百门前停车场为例,就成了很大一部分有车一族的首选。等待进入停车场的车辆有时甚至挤占车行道,两侧的进出口也成了附近商圈堵车的节点。”张福军说,停车场对路面交通具有传导效应,停车场出入口无论车辆进出都会减速慢行,这种减速效应会传导给停车场周边的街路,使其通行能力降低,这就是停车场周边一旦停车难,附近路面就易拥堵的原因。
节点三:船舶电子大世界
人行道变身停车场的焦虑
船舶电子大世界也是令交警部门较为头疼的地方之一,这里是哈市电子产品的集散地,车流人流非常密集,但是商场未设地下停车场,已经全部开发成商业摊位。为解决这一区域的停车问题,有关部门只好“就地取材”,将大面积的人行道辟成停车场使用。
停车场的区域范围从宣德街与南通大街交口处起至北宣桥街与南通大街的交口处止,整个商场楼体前方的人行道几乎都是停车场,记者从未看到过区域如此之大的“人行道停车场”,虽然停车难可以暂时缓解,但是却引起一些商家和行人的不满。一位售卖某品牌电脑的吴先生称:“之所以租用一楼的黄金铺位,就是这里具有一定的广告宣传效应,吸引消费者到这里买产品。可现在门脸都被车辆挡住了,生意多多少少会受影响。”
一些路人对停车场占用行人通行区域的现状也很不满,他们觉得这里太乱了,与车同行必然会有不安全因素,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解决该区域停车难的现状吗?
该停车场一位工作人员称,这个停车场投入运营已经一年了,可供停车的泊位有好几百个,但是这里也经常饱和,尤其节假日中午时段,想找到停车位几乎不可能。
停车场也停不下车又该怎么办?记者发现,电子大世界两侧的宣德街、北宣桥街均停满了各种车辆,一位长期在这里卖盒饭的商贩说:“交警一会儿就来贴罚单!”
对于人行道变身停车场的现象,夏强科长发出这样的感慨:“人行道停车场都是临时停车位,人行道就该宽宽敞敞地让市民行走,把它变成停车场实属无奈之举,目前哈市停车场正在从路内向路外发展,通过增加立体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最终取消人行道停车场。”
新的节点新的担忧
“在哈尔滨,因停车难形成的拥堵节点主要集中在五大商圈。除了道里的新一百附近和南岗秋林地区外,就是教化、船舶和海城装饰材料市场附近。”夏强说,曾经北环商城也是一个车辆拥堵的节点,车辆缺少停靠泊位,随意乱停乱放,使得附近路段时常发生拥堵。但是,随着它的搬迁,北环路变得顺畅了。可是夏强又有了新的担忧:“禧龙装饰材料市场或将成为城市商圈的第六个车辆拥堵的节点。禧龙现在地上空间虽然很大,但是随着人车的增多,如果不发展地下停车或者立体停车,因停车难导致的拥堵在未来极易发生。”
记者近日从哈市车管处了解到,今年1月至6月,新车登记数量为51821辆,比上年同期增加9689辆,增幅达23%。截至8月末,哈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815409辆。而据交警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哈市可供的停车泊位只有约14万个左右,商业区、人流密集区停车场配备严重不足。这81万辆车意味着什么?假如一辆车的占地面积是5平方米,81万辆车将占地4.05平方公里,停放在无限大的平面停车场上,将是一个令人震撼的场面。如何停放不断增长的车辆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