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3日讯 为了“讨好”家中的小保姆,几天前,家住道里区运华广场的李女士还塞给保姆200元钱奖金。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用户需求的猛增,保姆变得越来越“金贵”,很多用户为了留下保姆,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来打“感情牌”。
说起保姆十年来在用户家中“地位”的变化,干了9年保姆的杨淑英大姐深有感触。2000年,杨大姐下岗后硬着头皮干起了保姆,每月工资只有300元,还要看用户的脸色。杨大姐说,那时候很多用户不尊重保姆,干得不好就辞掉。几年后,家中需要请保姆的用户骤增,保姆的人数却没有太大的变化。杨大姐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她同时被4家用户相中了,经过交谈,杨大姐最终选择了一位性格非常随和的用户。
市民徐女士家6年来换过的保姆超过20个,不是她想换,而是频繁地被保姆炒掉。徐女士说,现在的保姆太牛了,说她几句,第二天就收拾东西走人。“哪个用户敢训保姆啊,哄着她们还来不及呢!”徐女士说,为了挽留保姆,她时常给保姆买礼物;逢年过节保姆回家时,除了大包小包给带上一堆吃喝外,还要再加个红包作为奖励。“就怕人家过完节不回来了!”
昨天,记者在报达家政公司看到,用户找保姆的用工单子积累了厚厚的几大撂,足有近万份,而在现场等活儿的保姆却只有几十人,双方供需比例严重失衡。据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找保姆的市民越来越多,公司每天都能接到上百个用户请求。可是保姆人数有限,尤其是住家保姆,更是少之又少。为了尽量留住保姆,很多用户的确是在“哄”着保姆。也正因为这种情况,导致保姆挑活儿,工资接连上涨。为了使保姆行业进入良性循环,除了用户改变观念外,保姆大军急需扩大队伍,促使双方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