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4日讯 哈尔滨日报《河曲街电器店:叫卖样机原是翻新机》报道发表后,有读者提出:一台问题冰箱被消费者返给商家后在本地修理店“返修”、翻新后,又被当作“磕碰机”或“大卖场样机”以“准新品”形式出售,相关部门该如何主动监管?昨天,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相关部门。哈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返修机销售超出自身职权范围,无法直接监管。工商部门表示,商品质量问题通常需接到举报后调查取证,该领域监管存在法规空白。
在采访中,一位工商部门执法人员表示,“以往工作中对返修机没有专门检查过,若有消费者举报,可根据线索追查到底。”然而,一位曾购买伪劣家电的消费者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受商家蒙骗的消费者并不清楚自己购买了返修机,当然也就无从举报。
对此,道里工商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假冒商品可以通过检查进货票据的方式查验真伪,而返修机由于返修方式、进货渠道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有可能有正规齐全的票据,而工商局并没有技术手段检查这类产品的质量问题,只能对个别可疑商品联系厂家进行‘是否曾维修’的鉴定。同时,对不规范的返修行为本身的监管也超出了工商部门的职权范围,我国并没有相关法规规定哪个部门能够监管。”此外,该人士表示,工商部门将可疑商品交给质监部门检测需付检验费,通常遇到必须检测质量的案例才会送检,在例行检查中几乎没有。他举例说:“曾经委托质监局检验一个汽车零件,花费万余元。”
记者联系到市质监局,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质监局负责生产环节的质量问题,可监管本地生产厂家,也可接受工商部门的检测委托,对样品进行质量鉴定。而返修机通常在外地生产,在本地商店内出售,虽然返修过程多在哈市完成,但质监部门对此类返修机无权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