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今年比往年入冬晚20多天
2011-11-04 09:45:25 来源:  作者:高宏菲 左靓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10月14日哈市烟雾弥漫

 

 

 

资料片

    生活报11月4日讯 “今年都11月初了还穿着衬衫和皮夹克,而且这一个月雾特别多还呛人,哈尔滨的天气太反常了。”哈市市民张先生说。十月份至今,哈市异常的天气现象引起市民普遍关注,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异常天气会造成哪些危害?市民应该采取哪些防护措施?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天暖·烟雾】

    气温比往年同期高5℃

    3日早7时,张先生和往常一样外出晨练,他穿了一套卫衣就出门了,没戴帽子也没觉得冷。张先生看到,小区外的树木虽然树叶已经枯黄,但没有全部脱落,张先生不禁感叹:这种天气简直像初秋!街边的一位环卫工人边扫落叶边说:“往年的这个时候都扫雪了,今年还扫叶子呢。”

    哈市市民大多和张先生有同感,今年初冬哈市气温明显比去年同期高很多。3日上午,记者在中央大街及建设街看到,在外逛街的女士有的穿着薄薄的小皮衣,有的穿着帽衫加一件马甲。

    记者在建设街某大型商场里的一家皮草行看到,挑选皮草的人并不多,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去年10月末就开始冷了,貂皮卖得很好,今年到现在还不冷,旺季自然延后了。”同样,哈市各大商场里棉靴、羽绒服虽然早就上架,但销量很低,很多商家不得不提前开始打折促销。“去年冬天冷得早,我们商场各种品牌的电暖器平均一天能卖10几个,但现在的销售情况却不乐观。”哈市某大型连锁家电商场的一位经理告诉记者。

    据气象专家介绍,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才标志着进入了冬季。哈市每年一般在10月2日左右开始入冬,而今年受较强暖空气影响,入冬晚了20余天。据气象部门监测,往年同期哈市的平均气温多在5℃以下,而近期平均气温徘徊在10℃左右,11月1日,最高气温更达到了17℃。虽然哈市入冬晚,但并不意味着今冬是暖冬。

    入秋后出现10余个烟雾天

    “天暖挺好,但烟雾天却让人受不了,有时候早晨出来晨练、买菜被烟雾呛得直咳嗽。”今年烟雾天多,哈市市民刘大娘犯了好几次呼吸系统疾病,现在出门都会自备一个口罩。

    10月下旬以来,我省大庆、鹤岗等多地被大雾笼罩。10月21日,齐齐哈尔市出现了浓雾天气,最低能见度不足百米;1日,佳木斯发布了大雾红色预警;据省气象部门监测,自10月份至今,哈市已经连续出现了10余个烟雾天。

    气象专家表示,哈市今年的暖空气太强,上空温度过高是导致烟雾天频发的直接原因。空气中的烟尘、汽车尾气等污染物无法扩散,导致烟雾天。

    “冷空气来了,哈市的烟雾天就会消失。”气象专家说。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随着一股冷空气的来临,哈市将结束这种“初冬不冷,烟雾多”的现象。4日,冷空气将带来一场降雨天气,本周末哈市的最高气温将在7-8℃,夜间最低气温也将降至-(2-4)℃,预计未来一周哈市的气温将稳步下降,市民也会感受到“冬意”。  


 

    环保监测显示哈市空气质量优良

    入肺颗粒将纳入监测范围

    近年来,监测显示哈尔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这与哈市市民的感受并不相同。专家称,现在监测空气污染指数无法体现传统意义的天气好坏,空气质量优良并不等于“好天”。

    近日哈市连续多日出现烟雾天, 哈尔滨市区都存在着可吸入颗粒物超标的现象。记者从哈市环保局了解到,今年截至10月25日,哈尔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7天,同比增加1天。2010年哈尔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3天,比2009年增加2天。大多数的哈市市民都表示,现在城市内汽车越来越多,冬季供暖期,哈市经常烟雾罩城,没有感觉到“好天”增多。

    记者从哈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获悉,现在哈市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重要的监测数据之一是可吸入颗粒物,也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学名称为PM10,指直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烟囱冒出的烟、车辆的尾气、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机动车扬起的尘土等都影响此顶监测数据。而普通人的感受比此数据监测的数值更为细微,更加接近标准更高的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较大的影响。

    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白羽军介绍说,为使空气质量日报更接近普通市民感受,今年国家环保部在包括哈尔滨在内的全国20多个城市,将可吸入颗粒物PM10改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对空气质量进行试点监测,但此监测结果只定期上报国家环保部门,并不向对外公布。

    【相关阅读】

    北方九省市浓雾含20多种有毒物质

    十月以来,我国多地持续出现大雾天气,其中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黑龙江等北方9省市更是迎来入秋以来最浓的一场大雾,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和交通行驶。更让人不安的是,浓雾也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马迎民主任说,雾中有包括硫酸盐、铅、锰等在内的20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哮喘发作,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等。此外,还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和呼吸系统疾病。

    极端气候事件频率上升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邹骥说,从过去50年来的统计数据看,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在上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和有害物质浓度在上升,如果这种趋势不得到遏制,它带来的损害会加剧,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通过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能源的使用来减缓气候变化,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来适应这种气候的变化。

    【影响】

    通行力下降 交通事故多

    雾天的增多,直接导致了市区内车辆通行速度降低,高速路交通事故频发。据统计,雾天已成为导致高速公路连环相撞恶性交通事故的第一杀手。据哈市交警部门统计,烟雾天早晚上班高峰时,接到的交通事故报警比平时要高出几倍。高速公路一旦出现雾,必须采取限速等交通管制措施,甚至是封闭道路。在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公路设施实际通行能力下降可能会导致严重交通拥堵,这种拥堵在部分路网发达、交通出行强度大的地区,甚至会造成区域路网瘫痪。同时,烟雾天也对机场航班造成一定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增多

    烟雾天还对老人、儿童及有呼吸系统疾病市民造成一定影响。

    记者从哈市各大医院了解到,由于烟雾的影响,过敏性鼻炎、咽喉疼痛以及呼吸道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对此专家提醒,烟雾天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出门最好戴上口罩以减少烟雾的吸入,随身携带消毒纸巾以便及时清洗裸露的皮肤。如出现呼吸困难、咽喉不适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供暖期内,哈市一些室内温度比较高,但尽量不要在烟雾天开窗,市民在家中可使用加湿器或放一盆水,增加室内湿度,避免空气干燥。多饮水,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

    加剧旱情和病虫害几率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聂绍荃说,往年这个时候树木已经休眠,休眠时树干和树枝水分蒸发较少,但是现在的天气树木还没有真正休眠,水分蒸发多,虽然不能影响明年树木返青,但是对树木也不利,影响成活率。

    气温高对树木最大的影响是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天冷,有些虫子还没等排卵就被冻死了,而持续偏暖对虫卵、病菌的越冬存活十分有利,易导致春季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哈市规划专家张相汉建议园林部门,气温下降后要及时足量浇灌防冻水,明春也早点浇灌反青水,以确保树木成活。同时,要提早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泛滥之前就将其杀死,防止病虫害大面积爆发。

    省农委的农业专家表示,气温偏高影响入冬前土壤水分蒸发量,春旱和春季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侯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