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四大高校校长力主反抄袭强调加强学风建设
2011-11-04 10:34:19 来源:生活报  作者:周际娜 巴枫 刘凤梧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11月4日讯  2日下午,在省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记者采访了哈工大校长王树国、哈工程校长刘志刚、东北林大校长杨传平、黑大校长张政文,他们借省科协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之机,就我省高校如何加强学风建设,特别是关于生活报近期重磅推出的反抄袭系列报道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王树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

    抄袭是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

    王树国对孙志岗老师的反抄袭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学生抄作业的现象在全国各高校都存在,哈工大也不例外,但哈工大一直保持严谨的教风、学风,孙志岗老师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在哈工大,像孙志岗这样负责任的老师还有很多。”

    王树国认为,孙老师的做法将反抄袭工作从常规的毕业论文、期末考试具体到平时的作业当中,更难得的是他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与信任,而不是抓与被抓的矛盾双方。

    “之所以要反抄袭,是因为抄袭背后反映的是学生品德素养和诚信问题。一个连作业都抄袭的学生,大学怎敢把他放心地交给社会?”王树国说,哈工大对待考试作弊的态度一直是零容忍,为此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这是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一些不良风气很容易侵蚀高校学生,加之一些不合理的管理方法,逐渐导致部分学生投机取巧、铤而走险。这需要学校及时引导,让学生树立诚信的品格。”

    据王树国介绍,哈工大校园内有着浓厚的诚信氛围,比如哈工大有很多“诚信班级”,这些班级的全体同学共同承诺“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相互督促,共同维护这样良好的小氛围。“小氛围带动大氛围,他们通过积累,营造了一个大的诚信环境。高校教师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教学的目的,不要把教学单纯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德是最基本的底线,是立足之本,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


 

刘志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刘志刚:

    抄袭与偷在本质上相同

    “我是七七级大学生,我们那时候脑子里完全没有抄袭的概念。”刘志刚说,“现在一些大学生,对抄袭的性质显然认识不够,比如他们知道从别人口袋里拿钱是不对的,却不认为抄袭是可耻的。一定要让学生认清抄袭与偷钱这两件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大学生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的现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大环境密切相关。”谈起本报刊发的《一个大学教师的反抄袭战争》系列报道时刘志刚说,以前人们常将大学称为象牙塔,现在这种说法似乎不够准确。一道围墙显然难以阻挡社会不良风气的入侵,大学不可避免地和社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凡事都想“走捷径”的浮躁心态。很多人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件事,而是想方设法不劳而获或敷衍了事。

    “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可能在大学校园里出现。由于人们对大学生普遍期待很高,所以对于大学校园存在的不良现象,关注度很高,反响也更为强烈。”刘志刚不无惋惜地说,“很多大学生虽然已经读到大学了,却还需要学校去教他们最基本的‘五讲四美’,提醒他们考试不要抄袭、做人要诚信,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在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上,大学责无旁贷。”刘志刚认为,高校不能空喊学风建设,也不应完全拿制度去约束学生,单纯的说教更是不可取。“学校的使命是教书育人,育人就是要用积极向上的东西去吸引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

杨传平

 

    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杨传平:

    因材施教

    从另一角度杜绝抄袭

    “惩罚抄袭的前提是不能将过高的要求强加给学生,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给予分类教学和不同层次的考核标准。”杨传平说,“反抄袭的目的是建立学生的诚信,而不是将学生‘赶出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杜绝抄袭。”

    “作为高等院校,大学里鼓励什么,反对什么将直接在学生的世界观里打上烙印。”杨传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抄袭在高等院校中应该坚决杜绝,一定不能给学生任何抄袭的市场,扭曲了他们的世界观。杜绝抄袭是学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抄袭之风不是一天形成的,它根深于长期被侵蚀的社会土壤之中,基于此杨传平认为,反抄袭的工作需要老师们日积月累的正确引导。同时,杨传平也指出,学生需要因材施教,教师教学方法的好坏也同样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如今,教学评价系统进入各个高校,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需要接受来自同行和学生等各方面的检验。以教师抓学生抄袭为例,这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不理解的情绪,如果任由这种情绪反馈到评价系统上,对老师同样是不公平的,“教师评价系统是一笔良心账,想要算好这笔良心账需要一个完善、灵活的体制。”杨传平建议,首先,不同类别的高校应该采取不同的评教标准,结合学校的特色去建立评教体系;其次,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应该结合教师本身的特点而定。

    “建立学生们的诚信需要制度作为依托。”杨传平认为,因材施教、完善评教体系,都跳出了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它的意义在于掐断学生抄袭的根源,建立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长效机制。


 

张政文

 

    黑龙江大学校长张政文:

    抄袭零容忍 究责不能踢皮球

    “作业抄袭现象无论从学风还是道德角度来说,都是坚决不允许的。大学生在学校养成了抄袭的恶习,将来进入社会势必会将这种不良风气带到各行各业中。因此,一所负责任的大学一定要对抄袭行为零容忍。”张政文说,必须认真反思抄袭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要像踢皮球似的,把责任推来推去。”

    张政文认为,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是引发学生乃至教师抄袭、剽窃的原因之一。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都应该共同关注并合力解决这一问题,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我是如何做的,该怎么做,做得正确吗?

    “从主观方面来讲,抄袭现象也是个别教师、学生道德水准下降、自律意识薄弱、职业操守淡化的必然结果。学生出了问题,作为老师难辞其咎。”张政文说,所有教师在责备学生之前,首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好好教了。“现在有个别大学教师不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教学水平低、教学效果不好,学生收获甚微。在测试或期末考试时,学生要想考出好的成绩,只能选择铤而走险。”

    张政文还建议大学生要时常问问自己,“考上大学容易吗?父母供我读大学容易吗?平时不认真学习,考试只想抄袭,不但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自己,选择抄袭的那一刻,就已经丢掉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理想和追求,从光明走向黑暗,从顶天立地变得无比渺小,付出这样的代价值得吗?”张政文说,“高校一定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责任感。要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绝对不能碰触的,一个是法律的上限,一个是道德的底线。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以及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负责。”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