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上海出现虎林大米热 “虎林大米”为何风靡上海
2011-11-10 08:39:12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胡志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9日讯 据解放日报报道,自10月12日,随着首批2450吨黑龙江虎林新大米运抵上海,最早收割的乐惠牌虎林新大米已在上海良友、联华、华联吉买盛、易买得、乐购等超市陆续上架,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热捧。上午7点不到,有的超市门口已蜂拥数百名市民前来购买。一家联华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店里已总共来过三次货,每次都有几百包,量都不算少,但还是很快就卖完了。虎林新大米口味不错,价格也实惠,一些市民一买就是好几包,有的甚至10包搬回家。”部分超市只好采取发米票的方式来限购。有的不良超市趁机提价,原价52.8元的10公斤装一袋,卖到了65.8元。一些不法商贩见有利可图,便以每只2元的价格回收虎林新大米包装袋,然后装上陈米或以新米兑陈米的方式重新包装出售。

  上海良友集团总经理董勤告诉记者,目前已累计供应了5000多吨虎林新大米,平均每天向市场投放200多吨,相当于2万多包,创下乐惠牌大米单品的销售纪录。虎林当地的粮食加工企业全部开足,即便如此还是供不应求,现在几乎是零库存。良友集团已采取措施,直接将稻谷运抵上海,由上海良友乐惠米厂加工制米供应市场,争取尽快做到平稳、常态供应。“东北新大米是分批从虎林用专列运来,后续的供应会跟上的。”董勤说。

  虎林大米安全且价格平民化。一个时期以来,食品安全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特别是今年4月,“染色馒头”事件敲响了上海食品安全的警钟,以后牛奶、奶粉、火腿肠、冷冻水饺……接连被曝光不安全,消费者开始寻找真正的绿色食品。大米是老百姓的主要食品,人们有理由对此予以足够的关注。

  北上觅地:好地方出好稻米

  民以食为天,保障粮食供应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政府想到了。在充分的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上海市政府决定在黑龙江省虎林市建立粮源基地。今年7月,上海市政府代表团赴黑龙江省学习考察,就进一步深化沪黑两地粮食产销合作达成共识,并签署了深入发展粮食产销合作协议。确定虎林作为粮源基地,每年将有50万吨以上的优质大米从虎林运销上海。这个供应量相当于去年一年上海各大超市、便利店销售的所有品牌大米的总量。这对于保障上海粮食供应,丰富上海市民餐桌,带动虎林农业生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据统计,2010年全年的粮食总需求量为550万吨,80%依靠外省市调入和少量进口调剂。预计到2015年将上升至600万吨。确保粮源供应是上海粮食安全的关键。董勤告诉记者,作为国有企业,良友集团理应担当社会责任。早在几年前,良友集团就在积极寻找稳定优质的粮食基地。集团派出专业人员考察了主要产粮地区,与东北苏北加强合作,加快建设六大粮食收储基地。而虎林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年7月和9月,记者曾两度采访虎林,了解当地的稻米生产情况。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那里土地肥沃,耕地广袤。选择在虎林作为上海粮源基地,一是由于虎林的米业十分兴旺,水稻种植面积达450多万亩,每年稻谷产量近300万吨,是全国主要产粮区,还被中国粮食协会授予"中国绿色稻米强市"称号;二是当地大米加工厂多,自动化程度高,收储的原粮可以在当地加工后直接运销上海,成本大大降低;三是那里地多人少,基本上没有工业污染。

  虎林为何能出好大米?水稻专家魏永海为记者释惑。他介绍,虎林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十分适合水稻种植。虎林水稻是寒地品种,适宜北纬46度左右的环境,而虎林地处北纬45度36分至46度36分,在这个纬度上,每年5至9月日照充分,日夜温差大,水稻白天充分享受阳光,夜里因气温降低减少水稻的干物质流失,保证了养分促进生长。这里开发较晚,土壤自然肥力高,有机物丰富,灌溉水源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合作共建:好机制保好产销

  上海市民能够在第一时间品尝到3000公里外的虎林新大米,得益于上海粮源基地建设的新成效。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思路指导下,良友集团走出了关键的一步。董勤说,粮食保障基地选好了,如何建设?要搞合作,不能是简单的收购关系,一定是要紧密型的。

  9月27日,良友集团与虎林当地最大的粮食企业绿都集团签约,通过增资扩股方式,持有了虎林绿都集团51%的股份,并派出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员,长期深度地参与当地粮食的生产购销管理运营,把上海的管理经验渗透到新绿都集团之中,共同探索跨区域粮食产销合作的新机制。9月份记者再度采访虎林时,就曾遇到良友集团派出的业务员,在虎林深入稻田、农场、粮库、米厂,一起组织收购新粮,监督制米质量,协调火车运输,为的就是让上海市民在国庆节后就能抢“鲜”品尝到虎林新大米。

  新绿都集团总经理赵永安不止一次地对记者表示,我们是一家人了,虎林当地把保障供应上海大米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改善水稻种植环境,提高大米加工水平。

  为上海人民提供优质大米已在虎林当地深入人心。为保证质量,一些粮农主动采取“割晒式”作业,即把水稻割下后不直接脱谷,而在地里晒上几天逐渐脱水后再脱谷。八五O农场第十二管理区的粮农纪长军说,稻谷水分蒸发不能急于求成,如脱水过急,米粒就会出现“精纹”,致使在制米过程中成为碎粒而不合格。在占地40万平方米的虎林粮库内,记者看到了一堆粮农交售的新稻谷,足有1000多吨。粮库主任叶青说,新交售的稻谷含水量大多为18至20,经烘干机烘干作业后,一般可达到15左右,我们要严格执行这个标准,才能生产出优质大米了。

  记者看到,工人们全神贯注地在监控仪表前观察流水线的状况,金灿灿的稻谷进入流水线的前端,终端导管中就流出白花花的大米,整个制米过程都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保证了大米的质量。新大米采用了专门的包装袋,直接传送至粮库专用铁路线的站台上,等待着运往上海。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