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1月11日讯(郑朝英 记者岳云雪) 11月8日,立冬节气。早上8点,记者跟随哈尔滨电业局李庆长共产党员服务队到用户家服务,忙碌的一天就从换灯开始了……
第一站: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孟广斌家
8时50分,从闹市区转进入一片平房区,再经过一个只容一辆车通行的小路,拐入一座明显很旧的多层楼前,车停了下来。“到了,这个地方是南岗区文景头道街,楼房旧,这里的电始终成问题。”曾在南岗供电局工作的队员梅宏刚更了解情况。
孟广斌家从家俱,到用品,处处显露着陈旧,墙上的一张张合影照片和叠放的一尺多高的证书,显示出了这家主人的“不一般”。孟广斌的妻子热情地迎接了我们。
“嫂子,给你家换灯来了。”服务队队长栾国祥进门说道。
“今天换这个灯。”进屋后栾国祥指着屋顶一个有些变形且很旧的荧光灯具说。
梅宏刚搬来了凳子,然后戴上线手套,拿着钳子,站到凳子上开始拆卸旧灯具。吕文铮则协助着拿放卸下的物件,从工具兜中找需要的螺丝帽、撕、递绝缘胶带。
安装新灯座时,栾国祥过来用灯管在下面顶着,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使梅宏刚方便上螺丝,拧线,缠绝缘胶布、安灯管。一切工作就绪,试亮,全好用!怕嫌费电,梅宏刚下凳子前还征求了孟广斌妻子,然后拿下了一个灯管,告诉她这些留着换用。
“把厨房这个灯管也给换了吧。”在徒弟们工作的时候,栾国祥还检查了厨房的灯。很快,梅宏刚和吕文铮配合把厨房灯又给换了。细心的吕文铮在前段日子到孟广斌家后,发现屋内很暗,就一直惦记着他家孩子学习用灯的事。临行前,她把送给孟广斌家孩子的台灯安好试亮好才放心。“换了新灯也不如用台灯学习好,省得坏眼睛。”
9时43分,任务结束。“每次她都出来送,并等到不见我们车为止。”果真如此,或许,这是用户发自内心的一种表达感谢和敬意的方式吧,虽无声,但仍让我心头一暖。那一刻,我也似乎能体悟出李庆长共产党服务队总队的队员为什么能团结快乐、乐此不疲、任劳任怨的原因了。
|
|
第二站:南岗区国庆街用户黄斌家
因为顺路,队长栾国祥又打电话问了另一家用户家中有人否。在确认有人后,10时许,服务队又赶到了位于南岗区国庆街上的一用户家。
“这家男的叫黄斌,这次给他家跑根‘明线’。旧线太细,在墙里,上次都烧焦了。”栾国祥介绍说。带好材料、工具后,来到了位于五楼的黄斌家。进门前,服务队在门口没忘穿上自备的鞋套。
因为事前栾国祥给他家用电隐患临时做过处理,所以这次工作任务也很明确,就是从厨房贴近屋顶的厨柜中引出一个明线到门口的空气开关。
梅宏刚戴上线手套、踩上凳子、剥线、连接、缠绝缘胶布、捋线、穿墙、顺线、接入空气开关。 “前一个多月,我们家半夜没电了,就打电业局服务电话,也才知道李庆长退了,接电话的栾队长很快就过来了。结果弄好刚走了10分钟又停电了,我们又把他叫回来了,他还把邻居家的闸也给修好了。”趁他们工作的时候,女主人向我介绍了与服务队结缘的前因。
“说真的,我们对电就是一窍不通,没电时就怕电不安全引起火灾什么的。上次栾队长检查时发现线细都烧焦了。栾队长比我还上心,因为我们不在家一个月多了,这几天刚好在家,他们就来了,真的很感谢李庆长服务队,我们感觉很贴心。”黄斌的爱人高兴地说道。
门口过道处很狭小,只容一个人转身,梅宏刚在接好线后,又用集线钉将电线进行了定位。
接好线后,梅宏刚和吕文铮逐一检验了各插座是否都有电。全有电!可以放心使用了。此时,时钟显示10时45分。一上午的时间,吕文铮还接听、解释了用户电话7个。
中午了,赶回单位吃饭,下午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这支共产党员服务队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