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牡丹江市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成员单位会议。会上,20个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通过审议。待这20个项目公示通过后,我市将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名录56项、市级名录113项,数量占全省总量的近三成,列全省地市之首。
牡丹江市副市长闫岩出席会议。
与前两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比,第三批“非遗”名录的种类更加齐全,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手工艺类项目明显增多。在审议的牡丹江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中包括,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文学类名录1项,朝鲜族刀舞、朝鲜族扇子舞舞蹈类名录2项,道教大福头画等美术类名录3项,朝鲜族洞箫、宁安东北大鼓音乐类名录2项,绥芬河流域满族大马哈鱼捕捞祭等民俗类名录6项,道教神器·拂尘制作技艺等民间手工技艺类名录6项,共计6大类20小项。会上,还同时审议了牡丹江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38个项目的传承人、以及两个文化生态园区规划纲要。
闫岩要求,我市相关部门结合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全会精神和全市领导干部会议部署,要正视工作成绩,提高工作成效,形成工作合力,为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关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