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牡丹江海林建起县级大学城
2011-11-15 05:10:02 来源:生活报  作者:王威孙剑波仲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11月15日讯 据海林市市委书记马里介绍,牡丹江大学海林校区建设项目于2010年6月10日正式动工,分三期建设。新校区建设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达50万平方米,包括主校区、宿舍区、体育场、图书馆、音乐厅等建设项目,总投资达3.5亿元,将成为海林市面积最大的单体公共设施。工程预计2012年末全部完成,届时将成为规范化本科教育园地。

  2011年10月18日,牡丹江大学海林校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竣工,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投资1.5亿元,可满足4000名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校区设置土木工程、生物制药、机械工程3个学院,与海林市产业结构紧密相关。在食宿和餐饮上,海林校区现有4栋学生公寓楼,住宿床位4000个,现住学生2987人,食堂可容纳3000人同时就餐。 “牡丹江大学海林校区的建立,不仅对于牡丹江大学来说是一次扩张的平台,对于海林市来说更是一次绝佳的发展契机,两者合作,可谓双赢之举!”马里说。

  海林市位于牡丹江城市腹中心,距牡丹江市区仅12公里,因气候适宜,空气良好,被称为牡丹江生态涵养区。“经过多年建设,牡丹江大学原有校区已经饱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尤其随着近年教育规模的扩大,继续发展只得重新寻找平台。”马里说,“海林市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牡丹江大学建立第二校区的首选!”

  牡丹江大学海林校区的建立同时开启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海林校区设置的专业都与城市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地方企业在校区内设有实训基地与工厂,一方面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提供科研支持,可谓一举两得。”马里还表示,牡丹江大学海林校区的建立,对于海林市来说更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海林校区的入驻,进一步提升了海林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并为海林国家级开发区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对于繁荣地方经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城市竞争,究其根本是人才的竞争,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马里说。海林校区的建立对于海林市城市文化的提升、社会事业品牌的建立、科技实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不仅为来到海林市的高校、企业提供优惠条件,同时对来到海林市任教、求学的师生也提供相应的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来。”据马里介绍,海林市为到海林市任教的教师提供相应住宅,解决每位教师的生活难题。同时,海林市政府对报考海林校区的学生将提供适当补贴,并设立“牡丹江大学困难学生重大疾病援助基金”,重视大学建设,围绕办学目标,细化服务,提升海林校区竞争力。

  “‘教育强市,人才兴市’的发展战略不能动摇,这一直以来是海林市城市发展的核心举措。”马里说,在未来几年内,海林市将重点发展教育事业,建成小学——中学——大学全覆盖的教育网络,竭力提高全市教育认同度,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城市内在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动力,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可与省内个别地级市比肩。

  “虽说海林只是一个县,但是我们一直以来都以城市的标准和规模来建设,希望能朝着中等城市方向一步步迈进!”在马里的描述中,一座焕发教育之光的北方生态明珠城正在款款向我们走来。

责任编辑:连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