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东方红林业局和东北虎不得不说的故事 夜行遭遇二虎拦路
2011-11-17 09:17:42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王晓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监测相机拍下的东北虎摄于2011年11月8日

  郑晓兵拍摄野生东北虎的视频截图摄于2000年12月9日

  生活报11月17日讯 自从11月8日一张野生东北虎的模糊照片被公之于众后,东北虎再次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东北虎似乎离我们很遥远,我们也只能在电视和动物园里感受它的英姿。能亲眼看见野生东北虎,近距离感受它“山大王”的雄威,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16日,本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东方红林业局三位与野生东北虎有缘的人士,听他们讲述了与东北虎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东方红林业局广播电视局党支部副书记郑晓兵:2000年12月9日

   虎口脱险拍下珍贵影像

  现任东方红林业局广播电视局党支部副书记的郑晓兵,在当地无人不晓,因为他不仅与野生东北虎当面对峙过,还拍摄下了一段极其珍贵的视频资料,这在业界也被传为佳话。

  每年的12月9日,郑晓兵都要去趟山里,找到当年与他一起在虎口下脱险的向导——奇源林场工人徐德恒,共同回忆他们一生中那个最惊心动魄的日子。2000年12月8日早,一名35岁的林场工人在奇源林场收割刺五加药材时被虎咬伤,造成右臂粉碎性骨折。第二天10时30分,时任摄像记者的郑晓兵在向导徐德恒、付荣的带领下,一行5人前往出事地点拍摄资料片。12时20分,在奇源林场的一个山脚下,他们发现了血迹和老虎脚印。正聚精会神拍摄老虎脚印的郑晓兵,只听耳边传来一阵急唰唰的声响,他抬头一看,一只足有二三百公斤的黑斑大虎就在眼前。

  郑晓兵回忆说,“当时,我的头一下子胀得好大。心想,现在跑已经来不及了,而且目标太大,老虎说不定会朝这儿扑来。我一手把摄像机紧紧抱在怀里,向右侧翻了一个身,用另一只手护着头部,侧身装死躺在雪地上。眨眼间,老虎就从我身边两米开外的地方跃过。不知是老虎没发现我,还是不想伤害我,它越过我直奔左前方冲去。手持六四手枪的李江为震慑老虎,“啪,啪,啪”朝天鸣了数枪,枪声划破了山林的寂静。老虎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震住了,干脆卧了下来,不时摇着头寻视目标。我从怀里拿起摄像机,略微抬起头,趴在雪地上,顾不上调整焦距,录下了野生东北虎的一组模糊画面。”

  在爬到树上暂时安全后,郑晓兵和老虎的距离仅有20多米,他马上在高处将摄像机对准老虎,录制了长达数十秒的珍贵视频。北大荒的隆冬白天特别短,眼看就要日落。“我们5个人谁也不想独自离开这个集体。为了大家都能安全脱险,离虎较远的李江和陈晓红避开老虎视线快步下山找人。此时,老虎还趴着没走,眼看天就要黑了,我和两名向导又饥、又渴、又冷、又累。”后来,有人急中生智,脱下棉衣外罩点燃,掩护着大家下山,途中我们还看见了碗口大的小老虎的脚印。

  郑晓兵虎口余生后,在报道中写道:“在虎迹追踪的荒山野岭里,拍摄到野生东北虎,这是多少年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保护它,研究它的分布、生存和活动规律是当前科研部门的主要课题和急需的资料。此外,这次虎口脱险虽是受尽惊吓,却也不得不感谢老虎的口下留情了。”


 

  ●东方红林业局牙克林场党支部书记秦英:2007年3月

   山中夜行遭遇二虎拦路

  “开始我们还以为是小牛犊呢,后来觉得牛犊的尾巴也不能长到拖地啊,定睛一看,我们几个人都吓了一跳,这不是老虎吗?”提起2007年和野生东北虎不期而遇的经历,东方红林业局牙克林场的党支部书记秦英还心有余悸。据秦英回忆,2007年3月的一个傍晚,他和4个朋友乘坐一辆北京吉普,在深山中赶路。当时正值开春,森林中还是一片灰黄色,他们想赶在夜色完全降临前,驶出这片树林,正当司机要加大油门时,突然有人发现,就在前方大约6、7米处,有东西在行车道上移动。“牛犊吧?”“牛犊哪有这么长的尾巴?”“好像是两只。”“按喇叭让它们把路让开。”车里的人议论着,在司机按下喇叭2秒钟后,车里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只见两只动物同时回头,4只圆眼在车灯的照射下泛出寒光,头上的“王”字清晰可见。“是老虎!”

  秦英告诉记者,虽然时隔多年,但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两只东北虎每只都在七八十斤左右,尾巴又大又粗拖在地上,毛的颜色并不是明显的黄黑相间,而是有些泛灰,跟周围枯草的颜色相近。在发现身后有车时,两只虎并没有被吓到,回头看了一眼后,继续慢慢悠悠地沿着车道往前行进。大概过了五六分钟,它们才蹿进道边的草丛中,消失了。“当时我们几个人的手机都没有拍照功能,五六分钟的时间只能在车里看着前面那两只珍贵的保护动物。直到它们走进草丛,我们才敢摇下车窗,没能留下影像资料太可惜了。”秦英说。

  发现老虎后,秦英马上跟东方红林业局的领导汇报了相关情况。第二天,监测小组在雪地中发现了非常清晰的虎爪印迹。

   ●东方红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科长杨丽娟: 2010年2月25日

   柴禾垛里发现奄奄一息幼虎

  一提到现存于省博物馆的一只野生东北虎幼虎标本,东方红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科长杨丽娟就有些哽咽。在森工系统工作21年,做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也已有11个年头的杨丽娟,对眼前这片森林的热爱是难以言表的。2010年2月,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笼罩在东方红林业局的各个林场,杨丽娟知道,又要有很多幼小的野生动物,会因这场大雪而消失在林区,一想到这里,她就很痛心。但她没有想到,让她更痛心的事情即将到来。2010年2月25日,在海音山林场一户居民家的柴禾垛中,发现了一只7至9月龄的野生东北虎幼虎。

  东方红林业局得到消息后迅速派杨丽娟等人赶往现场,“这个季节在柴禾垛里能发现小虎,肯定是因为它觅不到食了。局领导指派我们一定要带些食物给它补充能量,因为时间仓促,我们没买到活鸡,就在路上买了一只做好的白条鸡。”杨丽娟说,见到小虎时,它已奄奄一息,本应有100多斤的体重,发现时却只有57斤重。经过专家分析,初步判断这只幼虎是被母虎遗弃在农家院里的。杨丽娟说:“那场雪下了足足有70公分厚,对于成年虎的捕食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母虎是不会轻易遗弃自己孩子的,估计是知道小虎快不行了。”

  了解情况后,东方红林业局一方面命令各林场派人寻找幼虎的母亲,当时很多林场员工都停下手中工作,进山寻虎;另一方面请动物专家为幼虎医病。不久,前方就传来喜报,在离发现幼虎30公里外的地点发现了母虎的印迹;而这时,后方却传来噩耗:28日10时,经救治无效,幼虎死亡。

  “刚发现小虎时,我的第一感觉是我们东方红林业局又多了一种小动物,那种心情,就好像发现自己孩子似的。小虎死亡后,我实在不能接受把它送上冰冷的手术台,开膛破肚制成标本,一想到这儿,我心里就很难受。”杨丽娟说到这里再次哽咽,“我们已经尽了全力,但还是没能保住小虎的性命,我们感到非常惋惜。”杨丽娟表示,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保护野生动物的政策,但是现在了解野生动物的人还是太少。她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来拯救东北虎这个濒危的珍贵物种。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侯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