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哈尔滨提出打造“公交都市”理念 民营公交陆续收为国有
2011-11-17 09:46:58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11月17日讯 “我们早晨四点多钟就要出门运营,早餐就在车队吃,有牛奶、豆浆和鸡蛋,我们的队伍很稳定。”15日,记者走访了哈市电车总公司的几路车队,一些驾驶员告诉记者,这几年公司收回了承包给私人经营的多条公交线路,司机们的待遇明显提高。记者从哈市公交管理部门了解到,哈市公交发展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已经提出打造“公交都市”的理念。“实施公司制改造,国有主导、多方参与,由分散经营走向集中经营,这是我们的发展思路。”

  民营公交陆续收为国有

  据哈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他们从根本上解决驾驶员短缺和流失问题的思路是,坚持公交行业公益性,综合采取规范劳动关系、提高工资待遇、规范工时安排、改善工作条件等措施,推动公交行业健康发展局面。

  自上世纪末开始,我国许多城开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然而,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国有企业无法承担购置大量公交车的巨额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民营公交企业走上了历史舞台,筹集资金购买车辆,并负责经营一些线路。哈市现在有26家民营公交公司,高峰时曾经达到50多家,当时国有汽车、电车公司甚至也把部分线路承包经营。

  “市场化经营必然会导致利益角逐,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体制定位。哈市公交格局在变,仅今年就有两条线路回归国有经营。”一位从事公交行业管理多年的专家透露,今年哈市汽车总公司和电车总公司,已经投入三千多万元,将两条民营公交线路收归国有。在此之前的四年间,哈市电车总公司已陆续终止十余条公交线路的承包经营,收回国有管理权。“线路重新姓‘公’,不以拉钱额为最大指标,司机待遇提高,队伍自然也就稳定了。”

  公交回归公益国内城市在行动

  发车间隔时间长、飙车、车况恶劣……在民营公交为城市交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之后,逐利运营导致的种种问题也令市民怨声载道。

  记者了解到,上海公交是最早走市场化道路的,曾经有着非常成型的经验,1996年前后引起许多城市效仿。不过,“市场化之痛”也很快袭来,近两年国内大中城市纷纷开始进行“国进民退”变革,市场化重新回归为公益为先、国有主导的模式。

  据专家介绍,2004年与2005年,中央六部委两度发文力推“公交优先”战略,2006年起北京每年投入40亿元用于票价直补,大幅降低了市民出行成本,赢得市民称赞。此后,城市公交公益性回归成了趋势,包括上海都进行了行业全面国有控股。

  “哈市的情况与重庆相似,民营公司都比较多,不过重庆目前已经实现了国有化经营。重庆公交行业在回归公益事业之后,服务质量大幅提高,甚至有市民建议驾驶员的待遇应比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是发自内心对公交从业人员的尊重。”哈市一位公交业内人士说。

  在这些城市的公交体制改革中,对民营企业后续发展问题,也有经验可以借鉴。比如,南方有城市将高档出租车经营这一块,优惠提供给退出公交行业的民营企业。

  打造“公交都市”国有主导集中经营

  据这位公交业内人士透露,哈市正在向国家申报“公交都市”的试点。所谓“公交都市”就是城市内最大限度地减少轿车保有量,倡导乘坐公交出行。“这样汽车尾气污染将大大减少,城市也会更加宜居环保。目前,我们在国内申报城市中,排名还是很靠前的。”

  哈市公交行业有望迎来一次发展壮大的机遇,对行业服务质量的标准也将是一次考量。据悉,交通主管部门还将对公交企业进行星级评定,投入不到位、硬件设施跟不上、服务质量不达标的企业,最终将淘汰出局。

  记者从哈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哈市的核心目标是到2017年,公共客运系统承担全日出行量比例达到45%以上。围绕打造“公交都市”的目标,将深化国有公交企业改革,整合民营公交企业,实施公司制改造,由分散经营走向集中经营,实行专业化和集约化运作,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新格局。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