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8日讯 2009年夏天,在辖区民警的多方努力下,道外区建宏街终于亮起了路灯,而控制这5盏路灯的电闸就装在王立芝老人家中。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王立芝老人轻易不离家,她每天伴着日出拉闸,看着日落送闸,在让居民回家的路准时亮起来的同时,更保证了路灯用电不被浪费。
王立芝老人今年65岁,曾在道外区火车头街道办事处东铁社区的委主任岗位上工作了8年。2007年,从委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她仍一心惦记着社区居民的生活。王立芝居住的这片平房共有200多户居民,40多年来居民出行必经之路就是建宏街,但在这条长约500多米的街路上却一直没有路灯。摸黑出行不仅给居民带来不便,也给周边治安带来隐患。2009年夏天,在和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后,辖区民警在建宏街上安装了5盏路灯,但由于路灯耗电也要由民警买单,居民担心路灯因早上关闭的晚而造成浪费,谁来按时点亮、关闭路灯成了居民要面对的关键问题。王立芝老人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要求将控制路灯的电闸装在自己家,从此兢兢业业地做起了一位“守闸老人”。
采访中记者得知,夏天时王立芝要在3点多起床,将电闸拉断后再回到床上补一觉,而无论晚上有什么重要的事,她也要在天黑前赶回家将电闸推上。老人居住的房子要自己烧火取暖,两个儿子多次要接母亲到自己家中过冬,但因为不放心建宏街上的5盏路灯,王立芝老人一直坚守在电闸旁。
今年9月,与建宏街相隔百余米的四海路也装上了5盏同样的路灯,王立芝看到每晚居民能自己将路灯闸门推上,却很少有人在第二天早上及时将闸门关闭,看到透亮的天路灯还亮着,老人为浪费的电心疼不已。随后老人找到居住在四海路上的妹妹一家,经过商议,妹妹、妹夫也加入到“守闸”行列。每天太阳升起时,起床查看路灯是否关闭,已成了妹妹一家人的义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