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大有希望的林区小镇——通北林业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纪实
2011-11-23 13:47:46 来源:东北网  作者:岳云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大有希望的林区小镇——通北林业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纪实

  东北网11月23日讯 记者岳云雪

  奋起,通北林业局实现了“改头换面”,一个生机勃勃的公园式生态林区小镇已经定格。

  “立足岗位创先进、履职尽责争优秀”这是通北林业局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2010年以来,林业局党委按照上级要求,以实施“群众满意”工程为主题,以“三个注重”、“三个结合”为创先争优活动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局36个基层党组织和1557名党员,对涉及百姓民生的8项工程进行了公开承诺,在推动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中不断播撒新希望,收获新成果。

  全局上下谋发展调整结构见成效

  “弯着腰,拄着棍,披头散发掉眼泪。”这一度是通北林区人的居住环境写照。说起过去的情形,林业局党委书记崔福荣这样形象的描述。

  过去的通北林业局”小老穷“。资料图

  过去的林业局局址大部分都是“板夹泥儿”、“简易房”。一到雨季,屋外大雨,屋里小雨。冬天来了,房子四处漏风,冷了身体,寒了人心。

  过度采伐,产业单一,林业局一度陷入“两危”困局,5万人的林业局竟有3万多背井离乡,外出谋生。


  “好机会来了,我们借助省政府批准我局为省级以农养林改革试验区这一契机,加大农业发展力度,把农业作为我局的生存产业、支柱产业、希望产业来抓,把人力、物力、财力向农业产业倾斜。”林业局局长迫不及待的介绍他们的转型产业。

  林区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试验种植冬小麦获得成功。资料图

  林业局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改造低产田,逐步实现了耕地小块连大片;耕地连成片后,又购置各类农机具,成立了森工系统第一个农机合作社;引进优良品种,建立繁育基地;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试验种植冬小麦获得成功,今年亩产达到710斤;调整种植结构,引进了亚麻、水飞蓟、北药等经济作物。

  群力林场职工吴海松向记者展示丰收成果。东北网记者岳云雪摄

  “等我这900多袋黄豆都卖了,纯收入20多万不成问题。”群力林场职工吴海松指着堆成小山的黄豆胸有成竹。

  “自己富不算富,带富大家才算富”林业局根据不同行业党组织工作实际,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以“实施带富工程,争当发展先锋”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通北林业局群力经营所党支部将那些致富能力强的党员与困难职工组成致富联合体,联合体为成员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统一调配使用,联合体成员每亩种植成本比其他散户节约资金30元。

  职工于宝财用种植黄豆赚到的钱购买了农机具。东北网记者岳云雪摄

  2011年,通北林业局全局农业播种面积65万亩,农作物总产量3.5亿斤,产值5.2亿元。

  现在的通北林业局悄然完成蜕变,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发展家庭农场,以农养林,65万亩耕地成为职工致富的“提款机”。发展农业不忘林业,一一细化林产工业加工,发展民营企业,打造亚洲最大的白桦雕花牙签集散基地,小牙签也能做成大产业。

  白桦雕花牙签集散基地。资料图

  现在的林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改变了过去“穷脏乱差闹“的局面,想干事谋致富成为主流,企业前景蒸蒸日上,形势喜人。


  退休职工田同和歌唱美丽新林区。东北网记者岳云雪摄

  千方百计惠民生林区百姓住新城

  “咱们林区大变样啊,百姓住进高楼上……”在宽敞明亮的新居里,82岁的林区退休职工田同和高唱自己作词的歌曲。

  抢抓机遇,真抓实干,通林人亮出了实力、魄力。三年规划新建总面积53.6万m2,户数10720户,现已全部完成,实现了局址住宅楼房化、山上住宅砖瓦化的目标。事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承诺事项全部兑现。通北林业局率先在局址全面消灭平房,实现住宅楼房化,职工群众住上了温暖的楼房。

  “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最大的民生。”林业局局长孙福学认准了这个理。

  作为国家实施棚改工程的决策地,通北林业局在棚改实践中为森工系统创造出独到的“通林经验”。

  “既要住的好,还要花钱少,我们在采购材料上可是没少费脑筋”崔福荣感叹道。为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林业局一班人精打细算出了名,“抠到了家”。全局抽调检察院、纪委监察局、财务科、建设局精干力量成立建筑材料采购组,集中统一采购,通过反复对比,最终确定材料供应商,每年都提前储备钢材、水泥、红砖等基本材料,保证了工期,节约了资金。2009年采购材料节约资金300万元,2010年节约资金600万元,2011节约资金1400万元。

  先建后拆、有序回迁。在入户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年老体弱行走困难的特殊群体给予安排低层楼、改造区域内的个体工商户安排临街门市房、其他动迁户安排三层以上住宅楼抓阄入住的办法,“拆迁没有一个上访户”。

 


  新建的东大直街宽敞明亮,商铺毗邻。东北网记者岳云雪

  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就是惠及民生。为方便搬迁居民装修,棚改中职工每平方米应缴的400元款项可以分批缓交或免交。

  “我跟老伴在新房住了快一年,到现在林区也没催缴我们给钱,不花一分钱,就拿到了新楼的钥匙。”田大爷乐得合不拢嘴。

  “拆一区,绿一片”。这个局在城镇建设中加大了绿化力度,坚持修一路、绿两线,局址在道路两侧铺设彩色人行步道板5万m2,绿化植树22.4万株,种植草坪6万m2,花卉26000 m2,建成占地面积达8万多平米的建森林公园,优雅宜居的城市已见雏形。

  本着改造建城、制度管城、产业兴城、绿树围城、道路环城的思路,重新构建局址交通网络,建设三纵七横的局址道路,打造网格化交通系统,让局址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以兴林大街为中心,规划出工业产业园区、商业服务区、休闲娱乐区和生活居住区,新建两条商业街,构筑“一个中心”带动、“两翼”互动齐飞的科学发展布局。

  放眼美丽的通北小城,城在林中,楼在树中,人在绿海中,森林生态小城镇已现雏形。如今的新通林,完成了他的凤凰涅槃。

  “我们将不断加大民生改善力度,进一步推进小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居住环境,提升群众的生活品味,让每一个林区人都生活在幸福、和谐的美丽家园中。”在林业局新建的东大直街上,望着即将入户的新建小区,孙福学满眼尽是希望。

  到2012年年底,一个具有辐射带动功能、充满生机活力、产业完备发达、优雅宜居城市通北新林城将矗立在龙江大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