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七台河
搜 索
七台河“农家书屋”犹如惠农“黄金屋”
2011-11-25 10:10: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吴岩 文天心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富强村农民在农家书屋阅读。

  黑龙江日报11月25日讯 七台河市的农家书屋建设在全省“挂号”,却一直没有机会一睹“芳容”。近来,全省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涌动,记者随之走进七台河市的农家书屋,品尝那里的文化芬芳,感受农民的思想和生活的变化。

  记者在七台河市茄子河镇富强村农家书屋看到,宽敞明亮的房间、摆放整齐的书架、归类有序的书刊、络绎不绝的读者……近年,七台河市坚持强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截至目前,全市220个行政村全都建有农家书屋,村民称之为“农民的致富课堂、农村的文化殿堂、学生的第二课堂”。

  纳入“民生工程”快车道

  富裕起来的农民不再为吃穿发愁,有了更丰富的精神文化追求,渴望接触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的呼声四起。七台河市因势利导,将农家书屋建设纳入民生工程快车道、作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后6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任务,并与各区县签订责任状,对工作业绩突出的8家书屋进行表彰奖励。此举大大加快了农家书屋的建设步伐。七台河市多次举办“送农民一本书”大型捐助活动,收到30余个部门、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捐赠的图书3万余册,价值2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图书更新等问题,增强了书屋的活力。目前,农家书屋存放图书、光碟量达35万余册(张),农民借阅图书达20余万册次。

  按照“政府投资、社会捐助、统一规划、分头实施”的原则,将农家书屋经费纳入区县政府预算。三年来,区县财政共拨付农家书屋建设配套资金110余万元,匹配建设资金200多万元,为农家书屋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2010年8月,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现场会在七台河召开,极大地推动了该市农家书屋建设。

  农民致富的“加油站”

  四个月种田,两个月过年,六个月赌钱……这是过去农村单调生活的真实写照。自从有了农家书屋,农民生活大不相同了。

  以茄子河区富强村的农家书屋为例,书架上种植的、养殖的各类书籍应有尽有;电视、电脑、VCD、音响等设备一应俱全,村民想看啥书就看啥,想上网轻点鼠标就能搞定。富强村党支部书记张忠秀说,喝酒赌钱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孩子上网玩游戏的少了,泡图书室学特长搞小发明的多了。村民王殿军是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在发展道路上曾遇到过很多挫折,造成了不少损失。他感慨地说:“都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呀!”自从村里建起农家书屋,王殿军没事就往书屋跑。两年多来,他依托农家书屋为自己知识“加油”,扩大规模、改良品种、科学养殖,牛生病少了,出奶多了,经济效益提高了。

  农家书屋也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茄子河区茄子河镇太阳村的农家书屋开放时间比较灵活,放学后、假期里都开放,采访中,几名三年级的学生一边认真填写借阅登记,一边对记者说:“这里的书很丰富,放学后我们经常结伴到这里借书、看书。”

  传播公共文化的新平台

  为防止农家书屋昙花一现变成摆设,七台河市农家书屋在投入、管理、图书配置和更新等方面强化长效机制建设,让农家书屋常办常新。各区县采取村两委推荐、县区市批准、集中培训后挂牌上岗的做法,选配一大批有一定文化层次、素质较高的热心村民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一些村干部主动兼职负责农家书屋管理,不少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退休教师、退休干部及个体经营户不计报酬,义务担任书屋管理员。依托市级图书馆,形成了一条定期补充、更新、交流图书的畅通渠道,建成市县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农家书屋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市县图书馆定期指导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农家书屋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本着自愿、方便、就近、灵活的原则,倡导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领导干部、社会各界人士与书屋结对子,长效扶持,帮助书屋更新出版物。村屯利用农家书屋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普法宣传等活动,经常邀请有关专家到农村讲座、授课,扩大服务功能。

  七台河市的农家书屋,犹如一缕清风,给农村、农民送去了现代科学和文明,激发起农民自觉学习文化知识、发家致富的强烈愿望,村民的生活和思想观念正在悄然改变。

 

责任编辑:张隽珊